高端皇家气派!在扬州邂逅“乾隆皇帝和清漪园”
今天(12月28日)上午,扬州博物馆和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联手重磅推出“风华清漪——乾隆与清漪园”跨年大展,现场共展出颐和园所藏71件(套)乾隆时期精品文物,再现昔日皇家园林的大气典雅和绝代风华。

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以疏通水利和为母祝寿之名,在北京西郊兴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该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造园艺术的理念、哲学与技艺,将博采众长的造园手法和诗情画意的人文意蕴融入一园,是数千年来中国造园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颐和园博物馆副馆长周尚云介绍,本次展览分为山称万寿水清漪、移天缩地在君怀和无双风月属昆明三个单位,展览的众多文物有书画碑拓、瓷器玉器、文玩饰品等类别,均为昔日皇室的珍藏。

这座福禄寿三星琉璃像,原构件位于颐和园转轮藏正殿屋脊上,自西向东分别为“福”“寿” “禄”,转轮藏作为帝后诵经的场所,本是佛教的建筑,却在正殿上安放了与道教渊源更深的“福禄寿”塑像,这种结合就像颐和园其他各类宗教建筑共存的缩影,有着“融合”的意味。

这件乾隆御题青玉七佛钵,通体青玉质,玉质温润,色泽淡雅。据考证,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南巡至苏州,见开元寺所供唐代韦应物所作佛钵,大为赞赏,后命良工仿制,有青玉、伽楠木、墨玉等多种材质留存,供于宫内佛堂中。此玉钵腹部浮雕一周七尊佛像,其间镌每尊佛号、佛谒。

这座精美绝伦的英国铜镀金水法转花大象钟为十八世纪英国制造,钟共分三层,顶部装饰花插,嵌各式彩色水钻的带状铜饰塑造成瓶子的造型,中间嵌二针表盘,以罗马数字及阿拉伯数字进行标注;中部为铜镀金大象,装饰华丽,一印度人单膝跪于大象头顶,四周用水钻装饰有菠萝及旋转风车,底座以一圈红白水钻形成开光,内有自开门绘有百姓生活的场景,从画中的缝隙中可看出门后藏有另一幅画;底座四角各有一少年,以四只铜镀金雄狮为底足,装饰华丽充满异域风情。

作为大运河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北京与扬州两地有着深厚渊源,清代,乾隆皇帝曾多次沿着大运河下江南,途中驻跸扬州,将出自扬州工之手的玉雕和其它手工艺成品运往北京,两地交往频繁。2014年7月,扬州博物馆携手故宫博物院举办“紫禁城·扬州·大运河”馆藏文物展,北京、扬州两地重磅文物荟萃,创下扬州博物馆历年展览多个之“最”,盛况空前。此次“风华清漪——乾隆与清漪园”跨年大展的推出,让两地文博合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 |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