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网格+”|顺义区李桥镇:“一米安心格”助推精细化治理提质增效
为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顺义区李桥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网格员处置上报—村两委综合调处—村书记调度反馈—包村干部督导参与—镇网格办统筹联动”五级责任体系,畅通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联动渠道,变基层“末梢”为治理“前哨”,形成了“多网合一、一人一格、一格多能”的“一米安心格”基层精细化治理新模式。


其中,张辛村和苏庄村积极践行网格化治理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用于本村向上向善发展的特色“网格+”路径。
张辛村由“乱”到“治”的新生

张辛村位于李桥镇南部,毗邻通州区,西临首都国际机场,村内除了张辛火车站,还有首钢冷轧公司等多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区位优势独特,人员构成复杂,基层治理工作遇到很多困难。然而,如今的张辛村人居环境日趋向好、邻里关系愈加融洽、村民村风和美向善。这个村由“乱”到“治”有何经验?

“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网格服务卡背后的标语道出了张辛村网格化治理的工作理念。
张辛村首先开展“网格+环境”工作的大胆尝试,将人居环境和城乡环境纳入网格同步治理,由网格员全面巡查、督导、负责格内环境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后,张辛村迅速展开“网格+安全”“网格+热线”“网格+创城”“网格+村规民约”等“网格+”系列中心工作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形成了“四图、两表、两卡、一书、一册、一单”(简称“4221工作法”),对网格工作中的相关流程、职责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方法,进而在李桥镇全镇推广。
目前,张辛村网格化治理工作早已步入正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效果明显。今年截至11月中旬,整改解决乱堆乱放265处、暴露垃圾224处、建筑垃圾渣土32处、规范“门前三包”37处等。

“有事找李强。”在11号网格片区里,网格员李强是大家信得过的“能人”。邻里发生纠纷时,他就是足智多谋的“调解员”;科普用火、用电、用气安全规范时,他又是挨家挨户认真走访的“安全员”;有的老人家中停电停水甚至灯泡坏了,即便半夜,他也会急群众所急,成为上门维修、协调解决问题的“应急员”。

网格员李强
“勤跑腿、勤走动,还得讲诚信,村民遇到什么事才能想着先找我。”李强说。作为全镇闻名的模范网格员,他用心用情参与村庄治理,开展村规民约“一约两则”与网格化治理融合实践,将“网格+村规民约”工作做实做细,带动村民向榜样学习,有效提升自治能力,使村风民风日益向好。
“以前村民有事先打‘12345’投诉,现在有事先找网格员。”张辛村党支部书记张月河表示。
苏庄村从”实“从”细“的实践

实施网格精细化管理以来,苏庄村落实村庄保洁由镇管向村级自管转变的工作要求,主动创新“网格+保洁自管”融合模式,严选“村中人”成立保洁队,按照“一格一员一群”的工作标准落格落责,使村域人居环境“大变样”。

网格员赵新书(左)和张洁(右)
“片区两委、网格员和保洁员利用工作群沟通反馈,在巡查中发现某处存在环境问题,或村民有大件垃圾需要处理时,我们会积极联络保洁员或村委会解决。”苏庄村网格员张洁和赵新书介绍。
村民靖阿姨家最近正在拆旧装修,“工程”挺大,门口既无杂物乱堆,也没有建筑垃圾乱放。靖阿姨说:“网格员经常上门宣传垃圾分类,门前收拾干净,自己看着也顺心,还能提升村容村貌。”
网格员扎实的巡查走访,看在村民眼里,走入村民心中。村民们开始改变想法和行为习惯,无论是加入保洁队,还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主人翁”意识都在渐渐增强、深入人心。

此外,全村各户实行“贴星评级”“挂牌亮相”,村委会将村民福利待遇、每月星级户奖品与垃圾分类等工作挂钩。苏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新雷介绍:“‘贴星公榜’可以提升村民的荣誉感、责任感,让其主动参与到乡村环境共治共建中来。”

李桥镇政府网格办负责人闫旭
李桥镇将持续探索“网格+”系列工作模式,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将支部书记调度指挥、两委包片管理和网格员履职尽责一体评估,实现村书记、两委干部和网格员同频、同向、同步考核和奖惩。
“我们建立健全覆盖全镇范围的412名村居网格员队伍的初衷,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人熟地熟情况熟的‘熟人社会’优势,通过基层自治管理方式,努力实现琐事不出户、小事不出格等农村基层治理目标,涵养地区好风气。”李桥镇网格化服务管理办公室负责人闫旭表示,李桥镇网格化工作的精髓就在于,网住民心、治理问题、兜住责任、理顺风气、立足民生。
小小网格,网住了基层的千姿百态、网住了村民们的所需所盼,“一米安心格”让李桥镇的村民们“幸福满格”!
信息来源:管城理市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