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实施路径与策略”专题研讨活动举办
(记者 白雪微)为落实北京市全域教研之领域三“综合育人、实践育人导向下的学科综合与跨学科主题研究”,推动教研共同体不断深化主题研究,展示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实践育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日前,在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召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校实施路径与策略”专题交流会。

在上午8点30分,专家们和教师们齐聚十三个分会场,共同聆听了来自东城区九所小学的15位教师带来的跨学科主题现场课。其中,灯市口小学共有7位教师参与现场展示,他们带来了5节各具特色的跨学科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还包括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戏剧、语文与科学的融合,以及数学与摄影的创新结合,展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多样性和深度。


张静媛老师带来一节现场课《致敬少年英雄 传承红色精神》,通过成立少年宣讲团,阅读、追寻、传播少年英雄的光荣事迹,通过跨学科融合,以不同形式的宣讲,带领同学全面感受红色文化,激发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最后鼓励学生树立更加高远、积极的人生目标,在实际行动中锤炼品格,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
王同一老师和韩伟老师带来了一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创编神话绘本故事》现场课,呈现了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双师课堂,根据学生需求组织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水平的学习支架。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将五色石从具体颜色的石头一步步想象为具有多重意义的宝石。随后在对从多角度引导学生作用色彩,将颜色的渐变和色调相结合,帮助学生将想象内容以色彩表达出来。从而解决学生创作神话绘本故事的难点。

杨铁立老师的现场课《东城寻迹毛主席 红色精神永传承》,通过跨学科融合,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拓宽学习渠道;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开展团队协作,分工明确;以形式多样的创意展示,传承红色精神。活动不仅让同学们深刻了解了毛主席和红色精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创造力和情感共鸣能力。激励学生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季蕊老师的现场课《中草药种植——地块竞标》,结合校区特色,利用资源空间,开展劳动教育。灯市口小学三年级开展校园室外场地中草药的种植活动,通过对校园可种植土地进行分块,学生竞标地块选择种植中草药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劳动意识、对中草药的热爱。在融合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内容的过程中,学会实践探索。随着校园竞标活动的推进,学生在为完成集体任务而共担责任,共同创新,不断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朱博老师和杨轶老师带来了一节现场课《摄影构图中的数学奥秘》,巧妙结合艺术与数学,利用图形直观性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激发创造性思维和审美鉴赏力。课程运用现代教学工具,提高学习效率,融入情感态度教育,鼓励学生在摄影中展现个性和情感,实现学科间的有机融合,让摄影成为数学知识的应用场,数学成为摄影艺术的科学支撑。
在经验分享环节,来自两所学校的书记校长进行经验分享。灯市口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吴健以《践行跨学科理念,提升学校综合育人品质》为题,将学校坚持开展跨学科实践的经验进行分享。作为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特色学校,灯市口小学坚持知识与素养相连:培养智慧教师,提升课程领导力;坚持课程与实践融合:顶层设计课程体系,强化执行力;坚持学科与生活对接:实施跨学科实践,提升学习活力与深度;坚持学校与社会贯通:场馆实践活动,深化教育影响力。



随后,来自七所学校的校长、副校长、教研负责人等围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构建特色课程群”“教研机制与保障”进行了发言,从课后服务、全学科阅读、艺术传承创新、戏剧课程群、教研模式等方面讲述了学校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方面的探索。作为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特色学校,灯市口小学承办了本次市级“教研共同体”东城区全域教研活动,不仅为北京市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为推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和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