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文物】长征途中的标语,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见证_北京时间

【遇见文物】长征途中的标语,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见证

长征期间,从领导重视到大家参与,再到民众自发的保护行为,才使得许多标语口号至今仍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据统计,散落在红军长征沿线的标语口号,至今被完整保留下来的达7000多条。这些标语虽经岁月的冲刷已有些斑驳、褪色,但我们仍能从中读到那段光耀千秋的历史,感受到红军宣传工作的魅力和红色呐喊的力量。

【遇见文物】长征途中的标语,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见证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政治部在贵州仁怀县(今茅台县)长岗山乡大园子村一位老乡家的木板壁上书写的标语。标语内容为:“红军到,乾人笑,绅粮叫;白军到,乾人叫,绅粮笑。要使乾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弟兄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乾人”为四川土话,即穷人,“绅粮”即富人。它以通俗易懂、寓意深刻、朗朗上口的歌谣形式,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标语中的“笑”和“叫”两个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广大劳苦群众和地主豪绅面对红军与白军时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今天丹丹和大家一起瞻仰文物,跟随文物探寻历史的足迹,透过珍贵的宣传标语,感受红色呐喊的力量。

文物展示

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写的木板标语

1935年

纵78.1厘米,横45厘米

毛泽东同志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党和红军在长征中建立起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关系,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功不可没。红军在长征途中留下的标语,是红军卓越的宣传工作以及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最好见证。

红军在长征途中,走到哪里,便把宣传鼓动工作做到哪里。他们通过写标语、贴布告等形式,向沿途老百姓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党的政策,宣传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至今,在红军经过的一些地区房屋的墙壁、板壁上,仍能清晰地看到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口号等。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红军宗旨的标语

长征时期标语口号的广泛使用,是由当时的作战条件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首先,长征途中,频繁流动作战,使宣传工作难以拥有大块儿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将党的方针政策以标语口号的形式,刻写在沿途的各种场所和物体上,便于在行军作战的同时,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其次,红军所经之地主要位于我国西南、西北国民党统治区,这些地区地瘠民贫,经济落后,特别是苗、瑶、壮、藏、回、彝等少数民族对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不甚了解,加之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和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政策,使得红军迫切需要向各族群众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标语口号这种便捷的宣传方式,正好派上了用场。

红军长征途中在四川为宣传民族政策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长征标语口号种类繁多,从制作方法上来看,主要有手写、木刻、石刻3大种类。从宣传载体上看,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是依托自然环境,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缺墨少纸,红军就把简短的标语口号写在木板、竹片上,投入河中,顺流而下;丛林中,红军在树叶上、树干上写就标语口号;进入草地,红军用各种颜色的小石块把巨幅标语镶嵌在绿草地上;还有些写在风筝和孔明灯上,让其随风传播……乃至在长征沿途村庄的院墙、住房、城门、门柱、神庙、祠堂、牌坊上,凡是宿营地及休息的地方,红军都会写满标语。当时,遵义地区的群众这样描述红军张贴标语的情况:“红军一到,满街热闹,墙上鲜红,好似过年。”

长征期间,从领导重视到大家参与,再到民众自发的保护行为,才使得许多标语口号至今仍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据统计,散落在红军长征沿线的标语口号,至今被完整保留下来的达7000多条。这些标语虽经岁月的冲刷已有些斑驳、褪色,但我们仍能从中读到那段光耀千秋的历史,感受到红军宣传工作的魅力和红色呐喊的力量。

来源:《解放军档案》、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旗帜网

【遇见文物】长征途中的标语,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见证

长征期间,从领导重视到大家参与,再到民众自发的保护行为,才使得许多标语口号至今仍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据统计,散落在红军长征沿线的标语口号,至今被完整保留下来的达7000多条。这些标语虽经岁月的冲刷已有些斑驳、褪色,但我们仍能从中读到那段光耀千秋的历史,感受到红军宣传工作的魅力和红色呐喊的力量。

【遇见文物】长征途中的标语,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见证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政治部在贵州仁怀县(今茅台县)长岗山乡大园子村一位老乡家的木板壁上书写的标语。标语内容为:“红军到,乾人笑,绅粮叫;白军到,乾人叫,绅粮笑。要使乾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绅粮天天叫,白军弟兄拖枪炮。拖了枪炮回头跑,打倒军阀妙妙妙。”“乾人”为四川土话,即穷人,“绅粮”即富人。它以通俗易懂、寓意深刻、朗朗上口的歌谣形式,宣传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标语中的“笑”和“叫”两个字,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广大劳苦群众和地主豪绅面对红军与白军时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

今天丹丹和大家一起瞻仰文物,跟随文物探寻历史的足迹,透过珍贵的宣传标语,感受红色呐喊的力量。

文物展示

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写的木板标语

1935年

纵78.1厘米,横45厘米

毛泽东同志曾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党和红军在长征中建立起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关系,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功不可没。红军在长征途中留下的标语,是红军卓越的宣传工作以及红军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最好见证。

红军在长征途中,走到哪里,便把宣传鼓动工作做到哪里。他们通过写标语、贴布告等形式,向沿途老百姓宣传革命道理,宣传党的政策,宣传红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老百姓自己的队伍。至今,在红军经过的一些地区房屋的墙壁、板壁上,仍能清晰地看到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口号等。

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宣传红军宗旨的标语

长征时期标语口号的广泛使用,是由当时的作战条件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首先,长征途中,频繁流动作战,使宣传工作难以拥有大块儿的时间和固定的场所,将党的方针政策以标语口号的形式,刻写在沿途的各种场所和物体上,便于在行军作战的同时,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其次,红军所经之地主要位于我国西南、西北国民党统治区,这些地区地瘠民贫,经济落后,特别是苗、瑶、壮、藏、回、彝等少数民族对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不甚了解,加之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和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政策,使得红军迫切需要向各族群众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标语口号这种便捷的宣传方式,正好派上了用场。

红军长征途中在四川为宣传民族政策发布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长征标语口号种类繁多,从制作方法上来看,主要有手写、木刻、石刻3大种类。从宣传载体上看,由于条件限制,很多是依托自然环境,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缺墨少纸,红军就把简短的标语口号写在木板、竹片上,投入河中,顺流而下;丛林中,红军在树叶上、树干上写就标语口号;进入草地,红军用各种颜色的小石块把巨幅标语镶嵌在绿草地上;还有些写在风筝和孔明灯上,让其随风传播……乃至在长征沿途村庄的院墙、住房、城门、门柱、神庙、祠堂、牌坊上,凡是宿营地及休息的地方,红军都会写满标语。当时,遵义地区的群众这样描述红军张贴标语的情况:“红军一到,满街热闹,墙上鲜红,好似过年。”

长征期间,从领导重视到大家参与,再到民众自发的保护行为,才使得许多标语口号至今仍能完好地保存下来。据统计,散落在红军长征沿线的标语口号,至今被完整保留下来的达7000多条。这些标语虽经岁月的冲刷已有些斑驳、褪色,但我们仍能从中读到那段光耀千秋的历史,感受到红军宣传工作的魅力和红色呐喊的力量。

来源:《解放军档案》、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旗帜网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