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下水储量连续第9年持续增加_北京时间
今年6月1日到9月10日,全市降雨形成水资源量26.83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蓄水量40.8亿立方米,较汛前增加4.67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储量较汛前增加11.4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3.52亿立方米,为连续第9年持续增加。
(记者 郑雪婧)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6月1日到9月10日,全市降雨形成水资源量26.83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蓄水量40.8亿立方米,较汛前增加4.67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储量较汛前增加11.4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3.52亿立方米,为连续第9年持续增加。山区水土保持措施保水量2.55亿立方米,保土量1695.8万吨,实现了清水下山、净水入河入库目标。大中型水库拦洪3.07亿立方米。其中,主汛期强降雨期间,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4702万立方米,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密云区沙厂水库拦洪率100%。密云水库蓄水量31.78亿立方米为本年度新高。
城市河湖启用“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累计蓄洪306.6万立方米,分洪1.22亿立方米。启动594座次雨水泵站排蓄雨水134.7万立方米,再生水厂汛期累计腾容486.26万立方米,同比增加63%,雨后利用雨水及再生水资源及时进行科学精细化补水调度,河湖水环境恢复时间较去年明显缩短。
在今年汛期,市水务部门面向行业提前发布水情预报、快报产品167期,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洪水预警2次、山洪灾害风险预警11次、积水内涝风险预警7次,9次启动防洪排涝应急响应。各级水务人员坚守防洪一线,降雨期间不间断巡查全市80座水库、711座水闸、1700余公里堤防及73处涉河在建工程,重点排查病险水库水闸、险工险段、在建工程、水库溢洪道、穿堤建筑物等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落实防护措施,保障工程安全。根据预警情况,雨前向各区发布山洪灾害和积水内涝防御工作提示“一区一单”,指导属地做好沟道封闭、成功转移避险3.85万人次,快速处置86处次积水险情。共1.5万人参加备勤值守,水库、堤防、山洪沟道等9类重点部位7000余人责任人依职做好巡查和管护工作。9支700余人市级防洪抢险队伍全力布控抢险。79名技术专家“一对一”结对指导各区水务部门和基层管理单位。
此外,科技成果得到有效应用。官厅山峡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成,新建3部组网测雨雷达,现有245处雨量站、304处水文站全部改造成具有防洪防冲的新质水文站,加密建设264处雨量站、90处水文站,有效提升“云中雨”“落地雨”“河中水”覆盖范围和监测精度。此外,54个水毁修复项目汛前全部完工。修复完成12座水库、223公里堤防,汛期充分发挥行蓄洪功能。16个蓄滞洪(涝)区可正常运用或具备应急启动条件。突出“一沟一策”,完善山洪灾害多阶段递进式群测群防体系。
市水务部门表示,计划在明年汛前,在现有3部测雨雷达基础上,补充建设6部测雨雷达,推动“云中雨”组网监测全覆盖;争取在全市352条山洪沟道建设地埋式水位计,实时监测产流和水位上涨情况,为山洪灾害防御提供数据支撑;选取部分山区沟道,推动小流域涉及山洪防治、生态修复等“取、供、用、排”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落实新增积水点位应急排水预案等。(责编 邓力)
今年6月1日到9月10日,全市降雨形成水资源量26.83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蓄水量40.8亿立方米,较汛前增加4.67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储量较汛前增加11.4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3.52亿立方米,为连续第9年持续增加。
(记者 郑雪婧)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今年6月1日到9月10日,全市降雨形成水资源量26.83亿立方米,大中型水库蓄水量40.8亿立方米,较汛前增加4.67亿立方米。全市地下水储量较汛前增加11.4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3.52亿立方米,为连续第9年持续增加。山区水土保持措施保水量2.55亿立方米,保土量1695.8万吨,实现了清水下山、净水入河入库目标。大中型水库拦洪3.07亿立方米。其中,主汛期强降雨期间,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4702万立方米,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密云区沙厂水库拦洪率100%。密云水库蓄水量31.78亿立方米为本年度新高。
城市河湖启用“西蓄、东排、南北分洪”,累计蓄洪306.6万立方米,分洪1.22亿立方米。启动594座次雨水泵站排蓄雨水134.7万立方米,再生水厂汛期累计腾容486.26万立方米,同比增加63%,雨后利用雨水及再生水资源及时进行科学精细化补水调度,河湖水环境恢复时间较去年明显缩短。
在今年汛期,市水务部门面向行业提前发布水情预报、快报产品167期,面向社会公众发布洪水预警2次、山洪灾害风险预警11次、积水内涝风险预警7次,9次启动防洪排涝应急响应。各级水务人员坚守防洪一线,降雨期间不间断巡查全市80座水库、711座水闸、1700余公里堤防及73处涉河在建工程,重点排查病险水库水闸、险工险段、在建工程、水库溢洪道、穿堤建筑物等风险隐患,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落实防护措施,保障工程安全。根据预警情况,雨前向各区发布山洪灾害和积水内涝防御工作提示“一区一单”,指导属地做好沟道封闭、成功转移避险3.85万人次,快速处置86处次积水险情。共1.5万人参加备勤值守,水库、堤防、山洪沟道等9类重点部位7000余人责任人依职做好巡查和管护工作。9支700余人市级防洪抢险队伍全力布控抢险。79名技术专家“一对一”结对指导各区水务部门和基层管理单位。
此外,科技成果得到有效应用。官厅山峡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成,新建3部组网测雨雷达,现有245处雨量站、304处水文站全部改造成具有防洪防冲的新质水文站,加密建设264处雨量站、90处水文站,有效提升“云中雨”“落地雨”“河中水”覆盖范围和监测精度。此外,54个水毁修复项目汛前全部完工。修复完成12座水库、223公里堤防,汛期充分发挥行蓄洪功能。16个蓄滞洪(涝)区可正常运用或具备应急启动条件。突出“一沟一策”,完善山洪灾害多阶段递进式群测群防体系。
市水务部门表示,计划在明年汛前,在现有3部测雨雷达基础上,补充建设6部测雨雷达,推动“云中雨”组网监测全覆盖;争取在全市352条山洪沟道建设地埋式水位计,实时监测产流和水位上涨情况,为山洪灾害防御提供数据支撑;选取部分山区沟道,推动小流域涉及山洪防治、生态修复等“取、供、用、排”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落实新增积水点位应急排水预案等。(责编 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