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长三角海事一体化融合发展,近年来,江苏、安徽两省全面推进新建船舶联合检验工作。
为推进长三角海事一体化融合发展,近年来,江苏、安徽两省全面推进新建船舶联合检验工作。扬州市作为长三角重要的造船基地,年造船吨位占全省四成左右,而其中三分之一为安徽籍船舶,近一年来,苏皖船检师已联手为近50艘船舶“把脉”,为航运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在环球造船(扬州)有限公司的厂区内,记者看到一艘正在建造中的1500标箱的集装箱船,据了解,在苏皖两地船检师的共同推动下,目前船体的90%已建好。两地船检师换上厚实的连体船检服上船,抱着“找茬”的严苛态度,共同对厂区内在建船舶的多个部位进行“体检”。

安徽省淮河船舶检验局船检科副科长肖华山说,因为牵扯到船体和轮机电气,如果这个节点是检查船体,就是船体专业的船检师过来,如果是轮机的话,就是轮机专业的船检师过来。

市综合运输服务中心船舶检验一科临时负责人曹成勋介绍,每周会有3至5名固定验船师来这边常驻,双方组派验船师共同进行联合检验。

一艘船为什么需要两地船检师来联合检验呢?记者了解到,按照以往工作模式,安徽籍船舶在江苏建造检验完成后,安徽省船检部门进行入籍检验和换发证书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在此期间船舶只能停泊在港口锚地,给船东带来诸多不便,而联合检验工作开展以后,流程则更加简化,办证时间也大大缩短。

安徽船东徐成功说,船舶早出厂、早赚钱,银行的利息也省了,去年他们造了一条1300标箱的船,速度很快,所以又到扬州这边企业来造船,质量又好,时间又短。联合检验工作自去年在扬州市启动后,一方面保障了船舶质量、提高了检验效率,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擦亮“扬州造”船舶的闪亮名片。

曹成勋表示,从去年三月到目前,他们一共联合检验了船舶45艘,发证29艘,高效率的检验可以大大缩短造船周期。未来,两地交通船检部门还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加强合作与交流,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激发航运市场活力。
来源|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肖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