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怀柔深山的“天设金汤”!_北京时间

藏在怀柔深山的“天设金汤”!

藏在怀柔深山的“天设金汤”!

藏在怀柔深山的“天设金汤”!

怀柔有一处明代摩崖石刻,藏于渤海镇深山之中。

明代石刻究竟在哪?作者一行来到摩崖石刻入口,一边走一边仔细寻找。丛生的杂草,竟然遮盖了脚下的小径,想必行走的人不多,以至于荒草萋萋,不辨蹊径。

我们艰难地在杂草丛中穿行,就在左顾右盼怀疑是否走错了路的时候,一块巨石赫然在目,终于寻找到了。巨石上“天设金汤”四个阴刻大字由右至左依次横排,字长、宽各约80厘米,正楷榜书,端庄浑厚,清晰醒目。题款“明万历戊寅秋”,落款“灵宝许茂杞勒”字体稍小。这16个字排列有致,力透石壁,一气呵成,形成了完整的布局。

这就是明朝万历戊寅年(1578),河南灵宝县人许茂杞所书的摩崖石刻。当时身为昌镇游击都指挥的许茂杞巡哨至此,远望长城雄踞、蜿蜒曲折,惊叹地势险要、形如天堑,不由得豪情勃发,挥笔题书“天设金汤”。许茂杞还时刻不忘生养他的故乡,重重地落下了灵宝及自己的名字。他绝没有想到,437年后,这里会变成长城的一处景点,他的题刻也成为文物遗存,供后人观赏。

“天设金汤”寓意为长城天险。其北侧是惊险巍峨的驴鞍岭,南侧是扶摇直上的南大顶。关口如铜墙铁壁,城池似沸水环绕,虽为人工,胜却天成,题刻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磨石口长城牢不可破的特点,赞美了鬼斧神工的关城形胜。

查证史料得知,许茂杞出身名门。许氏家族在明代世代为官,可谓人才辈出,显赫一时。“兄弟六登科甲,父子四为尚书”在民间传为佳话。嘉靖年间,其祖父许论官拜兵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他的一生,也因为长城而载入史册。许论研究每段长城的地理、兵法,最终绘制成《九边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幅系统完整的军事地图。《九边图》不仅仅是一幅军事地图,还是一部百科全书。按明代九边长城的顺序,将建置、山川、卫所、关塞、边墙等地理内容,都进行了注释,甚至驻军人数、屯积粮草的情况都进行了准确的介绍。“封疆延袤,山川险易,道里迂直,城堠疏密,据形审势,计利制胜,非图莫见也。”许论用这句话概括了绘制《九边图》的初衷。

许茂杞的父亲许倓官拜户部侍郎。嘉靖年间经常到京畿巡边瞭哨,虽身为文官却颇具乃父武将风范,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石塘路》:

古北关前月似霜,

石塘岭下塞云黄。

鸣笳剌剌边声起,

多少征夫尽断肠。

石塘路为蓟镇西协四路之一,下辖23处关砦,东自陈家口堡西至亓连口关,是京北长城中赫赫有名的关隘之一。诗中描述了明参将魏祥在此偷袭敌营失利被俘、威武不屈,被乱箭射杀的悲壮故事。万历年间,许茂杞曾任密云骑兵营指挥佥事(正四品),昌镇游击都指挥,是负责协理京都皇室卫队的重要将领。许茂杞继承了祖父许论遗风和父亲许倓文采,但毕竟其声望不及祖辈,所以事迹传世不多,仅在《神宗实录》中存其任职记录。但他在磨石口长城留下的题刻却名噪一时,流芳千秋。

“天设金汤”摩崖石刻,是作者所见到的长城石刻中品相最好、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刻。这处石刻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人文价值,虽历经400年风雨沧桑仍古韵犹存。

摘自:《龙脊沧桑》于书文著

图文编辑:袁靖茗

藏在怀柔深山的“天设金汤”!

藏在怀柔深山的“天设金汤”!

藏在怀柔深山的“天设金汤”!

怀柔有一处明代摩崖石刻,藏于渤海镇深山之中。

明代石刻究竟在哪?作者一行来到摩崖石刻入口,一边走一边仔细寻找。丛生的杂草,竟然遮盖了脚下的小径,想必行走的人不多,以至于荒草萋萋,不辨蹊径。

我们艰难地在杂草丛中穿行,就在左顾右盼怀疑是否走错了路的时候,一块巨石赫然在目,终于寻找到了。巨石上“天设金汤”四个阴刻大字由右至左依次横排,字长、宽各约80厘米,正楷榜书,端庄浑厚,清晰醒目。题款“明万历戊寅秋”,落款“灵宝许茂杞勒”字体稍小。这16个字排列有致,力透石壁,一气呵成,形成了完整的布局。

这就是明朝万历戊寅年(1578),河南灵宝县人许茂杞所书的摩崖石刻。当时身为昌镇游击都指挥的许茂杞巡哨至此,远望长城雄踞、蜿蜒曲折,惊叹地势险要、形如天堑,不由得豪情勃发,挥笔题书“天设金汤”。许茂杞还时刻不忘生养他的故乡,重重地落下了灵宝及自己的名字。他绝没有想到,437年后,这里会变成长城的一处景点,他的题刻也成为文物遗存,供后人观赏。

“天设金汤”寓意为长城天险。其北侧是惊险巍峨的驴鞍岭,南侧是扶摇直上的南大顶。关口如铜墙铁壁,城池似沸水环绕,虽为人工,胜却天成,题刻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磨石口长城牢不可破的特点,赞美了鬼斧神工的关城形胜。

查证史料得知,许茂杞出身名门。许氏家族在明代世代为官,可谓人才辈出,显赫一时。“兄弟六登科甲,父子四为尚书”在民间传为佳话。嘉靖年间,其祖父许论官拜兵部尚书,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他的一生,也因为长城而载入史册。许论研究每段长城的地理、兵法,最终绘制成《九边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幅系统完整的军事地图。《九边图》不仅仅是一幅军事地图,还是一部百科全书。按明代九边长城的顺序,将建置、山川、卫所、关塞、边墙等地理内容,都进行了注释,甚至驻军人数、屯积粮草的情况都进行了准确的介绍。“封疆延袤,山川险易,道里迂直,城堠疏密,据形审势,计利制胜,非图莫见也。”许论用这句话概括了绘制《九边图》的初衷。

许茂杞的父亲许倓官拜户部侍郎。嘉靖年间经常到京畿巡边瞭哨,虽身为文官却颇具乃父武将风范,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石塘路》:

古北关前月似霜,

石塘岭下塞云黄。

鸣笳剌剌边声起,

多少征夫尽断肠。

石塘路为蓟镇西协四路之一,下辖23处关砦,东自陈家口堡西至亓连口关,是京北长城中赫赫有名的关隘之一。诗中描述了明参将魏祥在此偷袭敌营失利被俘、威武不屈,被乱箭射杀的悲壮故事。万历年间,许茂杞曾任密云骑兵营指挥佥事(正四品),昌镇游击都指挥,是负责协理京都皇室卫队的重要将领。许茂杞继承了祖父许论遗风和父亲许倓文采,但毕竟其声望不及祖辈,所以事迹传世不多,仅在《神宗实录》中存其任职记录。但他在磨石口长城留下的题刻却名噪一时,流芳千秋。

“天设金汤”摩崖石刻,是作者所见到的长城石刻中品相最好、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石刻。这处石刻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人文价值,虽历经400年风雨沧桑仍古韵犹存。

摘自:《龙脊沧桑》于书文著

图文编辑:袁靖茗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