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以“播音与主持艺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育慧金声”——播音与主持艺术一流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华女子学院召开。
(记者 崔倩)7月6日,以“播音与主持艺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育慧金声”——播音与主持艺术一流专业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中华女子学院召开。此次研讨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文化传播与艺术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具体承办。

研讨会特意安排了致敬环节,与会嘉宾和全体师生向老一辈播音艺术家、中华女子学院荣誉教授、中华女子学院首届校友葛兰表达了崇高的敬意。随后,这位91岁的播音艺术家与女院播音师生代表一起朗诵了《七律·长征》。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指导、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播音主持委员会会长李瑞英出席了研讨会并发表了主旨发言。她肯定了女院播音所取得的专业建设成果并做出指导:一要走基层,积极响应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践行四力,了解社情民意,既内化于心,又掷地有声,讲好中国故事;二要提高修养,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合作精神等多方面,多了解党的政策和方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懈努力。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鲁景超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燕教授出席了会议。张燕教授代表指导单位作了致辞,她指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国家形象塑造和海内外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未来专业建设可以朝着三方面继续努力:一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能力、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综合型人才;二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培养多样化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并进行体系化和内涵的建设;三是整合开发一流的课程资源,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构建新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课程体系。她还提到,专业建设的关键是要把握“术”“道”核心,注重基础和能力培养,并坚持初心,强化特色定位,提升女院播音的特色优势。
中华女子学院院长刘利群教授代表主办单位发表了致辞。她首先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达了热情欢迎,并感谢教指委、播音主持专业学界、业界专家对中华女子学院特别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力支持,同时,还介绍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流专业的建设情况。她表示,学院将全力支持全校各一流专业建设,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她对女院播音专业建设提出了要成为党和国家思想宣传阵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传播窗口和培养女性播音专才摇篮的办学理念与思路。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星在线上发表了视频讲话。他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艺术发展中具有中国式创造的独特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强调,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建设中,品质塑造、增厚修养具有重要意义。面向未来,播音与主持艺术有独特的生命力,应该有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信心。
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智锋也发表了视频讲话。他指出,本次研讨会定位具有高、新、准的特点。首先站位高,能对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二十大精神,站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高度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和思路;其次,创意新,既考虑到专业本身的技术艺术特色,又考虑到深层次的专业功能,把对学生的智慧培育放在重要位置;第三,定位准,中华女子学院在妇女、儿童、家庭等领域的独特功能,在专业定位中清晰可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此次研讨促进了学术交流,开掘语言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和高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提供了学术指引,为培养一流人才提供了智力支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新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