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为宜居幸福生活“加码”_北京时间

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为宜居幸福生活“加码”

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为宜居幸福生活“加码”

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为宜居幸福生活“加码”

“院内道路铺装陈旧、破损严重,局部低洼地存有积水,早年安装雨水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年久失修,管沟内多年淤堵堆积、臭气熏天……”困扰居民良久的院内积水和排水不畅问题于近日得到了解决。2024年11月28日上午,居住在护国寺社区的两位居民作为代表,向西城区城市管理委赠送了锦旗表达了感谢。区城市管理委副主任于洪涛、水务管理中心主任李靖及相关工作人员与居民作了交流。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改造是通过以合理配置绿地、土地等自然条件发挥自然生态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入浸透、自然净化,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辖区内老旧城区占比较大,且平房院落多为大杂院,存在年久失修、地面不平、下雨易积水,甚至出现雨水向屋内倒灌等现象,给院内的居民带来了很多不便。

西城区城市管理委作为海绵城市牵头单位,近年来建立完善海绵城市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我区海绵城市建设。

截至2023年底,西城区32.33%的建成区面积已达到海绵城市标准,雨水径流控制率在60%以上。近年来,西城区城管委完成了72个平房院落海绵化改造,通过更换透水铺装、重设排水管线、增设集雨设施等方式,解决了院内积水、地面坑洼不平的问题,提升了院内整体居住环境,为居民出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诉求,合理优化调整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居民工作人员也会耐心讲解,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下一步,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持续推进海绵城市改造工作,以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为目标,实现排水安全保障能力、城市水文水生态修复能力、城市水环境保障能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能力再提升。

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为宜居幸福生活“加码”

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为宜居幸福生活“加码”

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为宜居幸福生活“加码”

“院内道路铺装陈旧、破损严重,局部低洼地存有积水,早年安装雨水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年久失修,管沟内多年淤堵堆积、臭气熏天……”困扰居民良久的院内积水和排水不畅问题于近日得到了解决。2024年11月28日上午,居住在护国寺社区的两位居民作为代表,向西城区城市管理委赠送了锦旗表达了感谢。区城市管理委副主任于洪涛、水务管理中心主任李靖及相关工作人员与居民作了交流。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改造是通过以合理配置绿地、土地等自然条件发挥自然生态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入浸透、自然净化,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辖区内老旧城区占比较大,且平房院落多为大杂院,存在年久失修、地面不平、下雨易积水,甚至出现雨水向屋内倒灌等现象,给院内的居民带来了很多不便。

西城区城市管理委作为海绵城市牵头单位,近年来建立完善海绵城市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我区海绵城市建设。

截至2023年底,西城区32.33%的建成区面积已达到海绵城市标准,雨水径流控制率在60%以上。近年来,西城区城管委完成了72个平房院落海绵化改造,通过更换透水铺装、重设排水管线、增设集雨设施等方式,解决了院内积水、地面坑洼不平的问题,提升了院内整体居住环境,为居民出行、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诉求,合理优化调整设计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居民工作人员也会耐心讲解,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下一步,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将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持续推进海绵城市改造工作,以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为目标,实现排水安全保障能力、城市水文水生态修复能力、城市水环境保障能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能力再提升。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