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周年 | 近百岁老人忆红军:他们和乡亲演节目,笑声不断_北京时间

70周年 | 近百岁老人忆红军:他们和乡亲演节目,笑声不断

以往的队伍,到老百姓家不但白吃白喝,明抢暗偷,还吆三喝四四,吹胡子瞪眼,看到年轻婆娘还要说脏话、调戏,动手动脚,跟土匪没有什么两样。

70周年 | 近百岁老人忆红军:他们和乡亲演节目,笑声不断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喜迎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大白新闻与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会联合策划,深入老百姓身边,听他们讲曾经亲历的红军故事。今天的主人公是菜子镇东风村官亭村民小组村民丁焕老人。

丁焕说:“我是民国14年农历9月6日的生日,已经96岁了,是方圆数十里岁数最大的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也没杂病,背没驼,腰没弯,每天三顿饭也很正常,饭量也没增减,除早上喝茶吃馍外,中午晚上都能吃一碗饭,也不多吃,早睡早起。最主要的是,我还能干些轻一点的农活。”

老人一家和村干部讲述当年接待红军情况

“红军来的时候,是民国25年,我记得当年是闰三月。红军肯定是农历七月来的,究竟是哪一天,由于年代太长了,我也记不清楚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红军来的那天的情况。这天早上,我正赶着十几只羊在村子对面的南山上放羊。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四店梁、小红沟方向有枪声响,并且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像是发生了什么事。我当时才11岁,爱看热闹。于是,就赶着羊群往山顶上走,想看一下到底是啥情况?刚走了没多久,就听见我爷爷从身后叫着我的小名喊着:‘你耳朵没聋么?难道没听见枪声吗?人家都往屋里跑,你倒好,偏偏要往枪声响的地方去,准备挨枪子吗?快把羊赶回家。’听了爷爷的话,我就转身急忙把羊赶回了家。到家后,我们全家人就把门关上,透过门缝观察外面的动静,心里都惶惶不安,生怕有什么灾祸降临。伴随着一阵紧似一阵的枪声、号声,我们看见国民党的军队从西南方向溃散下来,拼命地往菜子街、县城方向逃跑。大约一两个时辰,从堡子和沟里各下来了一股军队,大约有几百人,就在我们村里住下了。

当时,官亭上、下两社共有50多户人家,也是方圆比较大的村庄,其中,丁家、徐家是大姓,占了一大半,还有几户汪家,其它姓氏的户数很少。红军(当时不知道这支队伍名称,离开后才知道的)就分散住在各家各户了,没地方住的就在屋檐下、麦场里、大树下歇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村里汪建雄(汪霞的爷爷)家,院子最大,房间最多,住的红军也最多。他们家有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院子,大小房间20多间,除了一间客房和一间厨房由他们家人自用外,其他房间都住满了红军。他们家戒备很严,每道门庭都有站岗的士兵,除了他们本家人,其他村里的人都不允许自由出入。在他家住的还有女兵,还有胳膊、腿子受伤的伤兵。村里人都说,在汪家后院还单独住着一个红军。后院住的那个人,他中等身材,人很瘦,很精干,深居简出,很少出头露面,偶然出来一下,同汪家的人和庄里人说话很和气。大家寻思着,这个人肯定是大官,是这支队伍的领导,但不知姓名。这个人要离开时,给汪建雄送了一杆枪。当时村民都很好奇,争着都要看这枪是什么样子!才是前几年,村里人说,汪霞把这杆枪和红军当时用过的一个有几个缺口的旧坛子捐给县上了。

红军刚来的时候,也许是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的缘故,个个都面黄肌瘦的,极度疲劳,我经常看见他们靠在大树上熟睡。穿的衣服也破破烂烂,大部分红军衣服上都有好几块补丁,鞋子也破破烂烂。身上背的枪长短、新旧不一,有的还背着刀,有的还拿着苗秆子(即红缨枪),很不整齐。就这样,红军就在村里驻扎了一个多月。

我当时还小,记住的红军事情并不多。听我爷爷、父亲和村里老人说的最多的,就是红军与以往拿枪的队伍大不一样。以往的队伍,到老百姓家不但白吃白喝,明抢暗偷,还吆三喝四四,吹胡子瞪眼,看到年轻婆娘还要说脏话、调戏,动手动脚,跟土匪没有什么两样。而红军纪律严明,说话和气,态度谦虚,借用老百姓的东西,都打借条,用了以后都及时归还,吃了老百姓的粮食等,都写欠条。当时,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红军的欠条。一有闲时间,红军还给村民挑水、劈柴、干农活,还跟村民说话,讲红军故事,讲革命道理。

我记得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红军在庄里表演节目,借了老百姓的一些板凳,并请村里老人坐在前面看节目。当时,演节目的人主要是红军女战士,说的、唱的都是四川话,有的能听懂,有的听不懂,庄里有几个农民还唱了秦腔和陇西秧歌。当时气氛很好,笑声不断。节目演了一个多时辰。演完后,红军就把借的东西挨个送到各家各户,还把表演现场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刚天亮后,村里人发现红军全部撤走了。

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村里人每当谈论起红军,都伸出大拇指,说:“这样好的队伍天底下真的难找!”

撰文 | 陇西县委党史办公室 王自随

70周年 | 近百岁老人忆红军:他们和乡亲演节目,笑声不断

以往的队伍,到老百姓家不但白吃白喝,明抢暗偷,还吆三喝四四,吹胡子瞪眼,看到年轻婆娘还要说脏话、调戏,动手动脚,跟土匪没有什么两样。

70周年 | 近百岁老人忆红军:他们和乡亲演节目,笑声不断

201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喜迎新中国70周年华诞之际,大白新闻与湖北红军精神研究会联合策划,深入老百姓身边,听他们讲曾经亲历的红军故事。今天的主人公是菜子镇东风村官亭村民小组村民丁焕老人。

丁焕说:“我是民国14年农历9月6日的生日,已经96岁了,是方圆数十里岁数最大的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也没杂病,背没驼,腰没弯,每天三顿饭也很正常,饭量也没增减,除早上喝茶吃馍外,中午晚上都能吃一碗饭,也不多吃,早睡早起。最主要的是,我还能干些轻一点的农活。”

老人一家和村干部讲述当年接待红军情况

“红军来的时候,是民国25年,我记得当年是闰三月。红军肯定是农历七月来的,究竟是哪一天,由于年代太长了,我也记不清楚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红军来的那天的情况。这天早上,我正赶着十几只羊在村子对面的南山上放羊。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从四店梁、小红沟方向有枪声响,并且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像是发生了什么事。我当时才11岁,爱看热闹。于是,就赶着羊群往山顶上走,想看一下到底是啥情况?刚走了没多久,就听见我爷爷从身后叫着我的小名喊着:‘你耳朵没聋么?难道没听见枪声吗?人家都往屋里跑,你倒好,偏偏要往枪声响的地方去,准备挨枪子吗?快把羊赶回家。’听了爷爷的话,我就转身急忙把羊赶回了家。到家后,我们全家人就把门关上,透过门缝观察外面的动静,心里都惶惶不安,生怕有什么灾祸降临。伴随着一阵紧似一阵的枪声、号声,我们看见国民党的军队从西南方向溃散下来,拼命地往菜子街、县城方向逃跑。大约一两个时辰,从堡子和沟里各下来了一股军队,大约有几百人,就在我们村里住下了。

当时,官亭上、下两社共有50多户人家,也是方圆比较大的村庄,其中,丁家、徐家是大姓,占了一大半,还有几户汪家,其它姓氏的户数很少。红军(当时不知道这支队伍名称,离开后才知道的)就分散住在各家各户了,没地方住的就在屋檐下、麦场里、大树下歇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村里汪建雄(汪霞的爷爷)家,院子最大,房间最多,住的红军也最多。他们家有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院子,大小房间20多间,除了一间客房和一间厨房由他们家人自用外,其他房间都住满了红军。他们家戒备很严,每道门庭都有站岗的士兵,除了他们本家人,其他村里的人都不允许自由出入。在他家住的还有女兵,还有胳膊、腿子受伤的伤兵。村里人都说,在汪家后院还单独住着一个红军。后院住的那个人,他中等身材,人很瘦,很精干,深居简出,很少出头露面,偶然出来一下,同汪家的人和庄里人说话很和气。大家寻思着,这个人肯定是大官,是这支队伍的领导,但不知姓名。这个人要离开时,给汪建雄送了一杆枪。当时村民都很好奇,争着都要看这枪是什么样子!才是前几年,村里人说,汪霞把这杆枪和红军当时用过的一个有几个缺口的旧坛子捐给县上了。

红军刚来的时候,也许是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的缘故,个个都面黄肌瘦的,极度疲劳,我经常看见他们靠在大树上熟睡。穿的衣服也破破烂烂,大部分红军衣服上都有好几块补丁,鞋子也破破烂烂。身上背的枪长短、新旧不一,有的还背着刀,有的还拿着苗秆子(即红缨枪),很不整齐。就这样,红军就在村里驻扎了一个多月。

我当时还小,记住的红军事情并不多。听我爷爷、父亲和村里老人说的最多的,就是红军与以往拿枪的队伍大不一样。以往的队伍,到老百姓家不但白吃白喝,明抢暗偷,还吆三喝四四,吹胡子瞪眼,看到年轻婆娘还要说脏话、调戏,动手动脚,跟土匪没有什么两样。而红军纪律严明,说话和气,态度谦虚,借用老百姓的东西,都打借条,用了以后都及时归还,吃了老百姓的粮食等,都写欠条。当时,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红军的欠条。一有闲时间,红军还给村民挑水、劈柴、干农活,还跟村民说话,讲红军故事,讲革命道理。

我记得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红军在庄里表演节目,借了老百姓的一些板凳,并请村里老人坐在前面看节目。当时,演节目的人主要是红军女战士,说的、唱的都是四川话,有的能听懂,有的听不懂,庄里有几个农民还唱了秦腔和陇西秧歌。当时气氛很好,笑声不断。节目演了一个多时辰。演完后,红军就把借的东西挨个送到各家各户,还把表演现场打扫得干干净净。第二天,刚天亮后,村里人发现红军全部撤走了。

在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村里人每当谈论起红军,都伸出大拇指,说:“这样好的队伍天底下真的难找!”

撰文 | 陇西县委党史办公室 王自随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