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炜:这么多年我有一条准则没有变_北京时间

郭炜:这么多年我有一条准则没有变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主持人郭炜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他二十年如一日深耕广播事业的执着与担当。本期,我们一起走近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的郭炜。

郭炜:这么多年我有一条准则没有变

◀引言▶

当春风开始猛“加班”,把大地整得春意盎然时,五一国际劳动节,来啦!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是劳动者的“高光时刻”,是所有辛勤“搬砖人”的专属狂欢节。因为从田间地头到高楼大厦,从演播室到厨房灶台,哪一个角落没有劳动者的身影?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好好唠唠“劳动”那些事儿。别忘了也要给自己的努力打个“五星好评”哦!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主持人郭炜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他二十年如一日深耕广播事业的执着与担当。

本期,我们一起走近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的郭炜。

◀速写郭炜▶

速写,怎么写?以简驭繁。

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一路畅通》《动听天下》等王牌节目的主持人,郭炜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一路畅通》节目中,他不仅是交通信息的传递者,更成为了京城百姓出行路上的贴心伙伴。面对早晚高峰复杂多变的路况,他凭借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精准梳理信息,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枯燥的交通播报变得鲜活有趣,陪伴数百万听众平安、愉悦地度过拥堵时光,节目收听率常年稳居前列,成为北京广播的标杆性存在。在他担任记者期间,采制的多个节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本人曾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郭炜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主动求变、大胆创新。他主理的融媒体项目《他俩能成》,开创了广播相亲节目的新模式。不同于传统相亲节目的娱乐化导向,郭炜以“靠谱儿”为核心理念,深入调研单身群体需求,联动北京市妇联、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北京市民政局等政府部门,整合多方资源,为单身男女搭建起专业、真诚的交友平台。节目通过线上广播互动、线下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无数单身青年找到人生伴侣。该项目凭借创新的运营模式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荣获中国广播价值创新论坛金伙伴奖、全国融媒体营销创新大赛金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成功范例。

郭炜的优秀不仅体现在节目创新上,在重大新闻报道和社会公益活动中,他同样展现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他主动请缨,承担起赛事报道和宣传工作。为了让听众更直观地感受奥运氛围,他深入一线采访,挖掘背后故事,精心策划特别节目,用声音传递奥运精神,激发全民参与热情。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利用自身影响力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对话郭炜▶

Q:这次获得荣誉,是什么样的心情?

A:惊讶、惊喜,平静地接受,第一时间没有告诉其他人,包括家人。在接到要去开表彰会、去照相馆拍照片后,才告诉家人的。工作、生活按部就班。心态谦虚谨慎。

Q:这次得奖背后有哪些事迹?“奖章”背后有汗水也有思考吧?

A:事迹真谈不上,只是踏踏实实做好每次直播、每次录播、每次主持的任务。看了看获奖名单,在各个岗位默默奉献的劳模、先进工作者都非常值得我学习。我这么多年有一条准则没有变,就是把听众放在心上,听众第一位,其他都是其次。只要坐在话筒前,听众就是最重要的人。我现在角色很多、事情很多,但只要坐在话筒前,脑袋里就不想别的了。

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影响力大不如前,但我愿意坚守这块阵地,录好每一期节目,陪着听众长大、变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创新的尝试,也肯不屈服于流量、点击率,可能是固执,但我觉得是一种判断和坚守,创新也是以听众为出发点。

Q:北京广播电视台见证了您在职场中的个人成长。请问您最珍视的有哪些?引发了怎样的感慨?

A:我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电台,今年20年了。电台给了我成为现在自己的可能。收获最多的是一批听着我的声音和我一起成长的听众。这份信任、关注与喜爱,千金不换。

有个女听众微博私信留言说她的不爱说话的小儿子在上学路上听我好多年的节目,突然有一天说:妈妈我的志向就是长大以后做一个这样的广播主持人。

一个身在海外通过网络听节目的老海外华人互动说每天有时差听我们节目,他的早晨是北京的晚上,他的晚上是北京的清晨,他就是想听听我的声音,说说北京的这个路那个桥,他太想北京了。

好多听众说从外地、外国回来,到机场了没觉得回家了,但是上出租车之后、听到我的声音,一下子觉得终于回家了。

听众和我是不曾见面却每天相见的朋友,当我说听众朋友大家好的时候,重音一定是“朋友”。我微博没什么人点赞、关注,但点击率回复最多的是我结婚和生孩子的两条微博——大家都拿我当真朋友,不必每天相见,但却时时惦念,有人生大事,真替你高兴的那种朋友。

我有这么多陪我一起长大、变老的听众,我认为是广播带给我的,是现在任何一种流量媒体做不到的。广播让我的声音更深入人心,让我真正可以和听众做这种不见面但交心的朋友。我唯有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才对得起朋友。

Q:工作上取得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回想自己在事业上的收获,想对家人说什么?

A:家人是我最在乎的人,我每次坐在话筒前播音,脑海里都有家人。不让他们失望、甚至让他们以我为荣,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现在我有女儿啦,希望她长大以后也爱听我节目,以我为荣。

Q:我们一直说“劳动的人儿最可爱”,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您对于“劳动”这个词,有什么样的理解?

A:“劳动”这词,除了字面意思和众所周知的广泛含义之外,在我看来包含着“创作”的意味在里面。

在现在眼花缭乱的媒体环境下,始终怀有一颗创作者的心很重要,坚守稳重大气的审美、绝不人云亦云的定力、敢于坚持初心的自信、做思考和判断之后的创新。

Q: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给咱们“劳动者”“打工人”打个招呼吧!

A:我上下班基本上是坐地铁出行,我在地铁上经常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们,我想他们和我一样,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打工人、劳动者,每个行色匆匆的人身后,都有梦想、成长、奋斗的故事。我始终觉得每个人的梦想都值得尊重、每一位为生活奋斗的劳动者都是英雄。

二十年广播路,郭炜用专业与热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从青涩的新人到行业标杆,从传统广播到融媒体创新,他始终以奋进之姿迎接挑战。在郭炜看来,这份“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坚守在传媒一线、默默耕耘的劳动者的致敬。未来,郭炜将继续以声为舟,在广播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用声音传递温暖与力量,谱写更多精彩的传媒华章。

(作者:朱子)

监制:孙成刚 张彪 翟涛

编辑:夏茂平 毕明

郭炜:这么多年我有一条准则没有变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主持人郭炜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他二十年如一日深耕广播事业的执着与担当。本期,我们一起走近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的郭炜。

郭炜:这么多年我有一条准则没有变

◀引言▶

当春风开始猛“加班”,把大地整得春意盎然时,五一国际劳动节,来啦!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是劳动者的“高光时刻”,是所有辛勤“搬砖人”的专属狂欢节。因为从田间地头到高楼大厦,从演播室到厨房灶台,哪一个角落没有劳动者的身影?

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好好唠唠“劳动”那些事儿。别忘了也要给自己的努力打个“五星好评”哦!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主持人郭炜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份荣誉背后,是他二十年如一日深耕广播事业的执着与担当。

本期,我们一起走近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的郭炜。

◀速写郭炜▶

速写,怎么写?以简驭繁。

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中心《一路畅通》《动听天下》等王牌节目的主持人,郭炜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在《一路畅通》节目中,他不仅是交通信息的传递者,更成为了京城百姓出行路上的贴心伙伴。面对早晚高峰复杂多变的路况,他凭借专业素养和丰富经验,精准梳理信息,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将枯燥的交通播报变得鲜活有趣,陪伴数百万听众平安、愉悦地度过拥堵时光,节目收听率常年稳居前列,成为北京广播的标杆性存在。在他担任记者期间,采制的多个节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本人曾获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郭炜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主动求变、大胆创新。他主理的融媒体项目《他俩能成》,开创了广播相亲节目的新模式。不同于传统相亲节目的娱乐化导向,郭炜以“靠谱儿”为核心理念,深入调研单身群体需求,联动北京市妇联、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北京市民政局等政府部门,整合多方资源,为单身男女搭建起专业、真诚的交友平台。节目通过线上广播互动、线下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帮助无数单身青年找到人生伴侣。该项目凭借创新的运营模式和显著的社会效益,荣获中国广播价值创新论坛金伙伴奖、全国融媒体营销创新大赛金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成功范例。

郭炜的优秀不仅体现在节目创新上,在重大新闻报道和社会公益活动中,他同样展现出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他主动请缨,承担起赛事报道和宣传工作。为了让听众更直观地感受奥运氛围,他深入一线采访,挖掘背后故事,精心策划特别节目,用声音传递奥运精神,激发全民参与热情。他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利用自身影响力号召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对话郭炜▶

Q:这次获得荣誉,是什么样的心情?

A:惊讶、惊喜,平静地接受,第一时间没有告诉其他人,包括家人。在接到要去开表彰会、去照相馆拍照片后,才告诉家人的。工作、生活按部就班。心态谦虚谨慎。

Q:这次得奖背后有哪些事迹?“奖章”背后有汗水也有思考吧?

A:事迹真谈不上,只是踏踏实实做好每次直播、每次录播、每次主持的任务。看了看获奖名单,在各个岗位默默奉献的劳模、先进工作者都非常值得我学习。我这么多年有一条准则没有变,就是把听众放在心上,听众第一位,其他都是其次。只要坐在话筒前,听众就是最重要的人。我现在角色很多、事情很多,但只要坐在话筒前,脑袋里就不想别的了。

在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影响力大不如前,但我愿意坚守这块阵地,录好每一期节目,陪着听众长大、变老。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创新的尝试,也肯不屈服于流量、点击率,可能是固执,但我觉得是一种判断和坚守,创新也是以听众为出发点。

Q:北京广播电视台见证了您在职场中的个人成长。请问您最珍视的有哪些?引发了怎样的感慨?

A:我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电台,今年20年了。电台给了我成为现在自己的可能。收获最多的是一批听着我的声音和我一起成长的听众。这份信任、关注与喜爱,千金不换。

有个女听众微博私信留言说她的不爱说话的小儿子在上学路上听我好多年的节目,突然有一天说:妈妈我的志向就是长大以后做一个这样的广播主持人。

一个身在海外通过网络听节目的老海外华人互动说每天有时差听我们节目,他的早晨是北京的晚上,他的晚上是北京的清晨,他就是想听听我的声音,说说北京的这个路那个桥,他太想北京了。

好多听众说从外地、外国回来,到机场了没觉得回家了,但是上出租车之后、听到我的声音,一下子觉得终于回家了。

听众和我是不曾见面却每天相见的朋友,当我说听众朋友大家好的时候,重音一定是“朋友”。我微博没什么人点赞、关注,但点击率回复最多的是我结婚和生孩子的两条微博——大家都拿我当真朋友,不必每天相见,但却时时惦念,有人生大事,真替你高兴的那种朋友。

我有这么多陪我一起长大、变老的听众,我认为是广播带给我的,是现在任何一种流量媒体做不到的。广播让我的声音更深入人心,让我真正可以和听众做这种不见面但交心的朋友。我唯有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才对得起朋友。

Q:工作上取得成绩,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回想自己在事业上的收获,想对家人说什么?

A:家人是我最在乎的人,我每次坐在话筒前播音,脑海里都有家人。不让他们失望、甚至让他们以我为荣,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现在我有女儿啦,希望她长大以后也爱听我节目,以我为荣。

Q:我们一直说“劳动的人儿最可爱”,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和生活,您对于“劳动”这个词,有什么样的理解?

A:“劳动”这词,除了字面意思和众所周知的广泛含义之外,在我看来包含着“创作”的意味在里面。

在现在眼花缭乱的媒体环境下,始终怀有一颗创作者的心很重要,坚守稳重大气的审美、绝不人云亦云的定力、敢于坚持初心的自信、做思考和判断之后的创新。

Q: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给咱们“劳动者”“打工人”打个招呼吧!

A:我上下班基本上是坐地铁出行,我在地铁上经常注意观察身边的人们,我想他们和我一样,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打工人、劳动者,每个行色匆匆的人身后,都有梦想、成长、奋斗的故事。我始终觉得每个人的梦想都值得尊重、每一位为生活奋斗的劳动者都是英雄。

二十年广播路,郭炜用专业与热爱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从青涩的新人到行业标杆,从传统广播到融媒体创新,他始终以奋进之姿迎接挑战。在郭炜看来,这份“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所有坚守在传媒一线、默默耕耘的劳动者的致敬。未来,郭炜将继续以声为舟,在广播的星辰大海中破浪前行,用声音传递温暖与力量,谱写更多精彩的传媒华章。

(作者:朱子)

监制:孙成刚 张彪 翟涛

编辑:夏茂平 毕明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