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五大行动,首批20个项目落地_北京时间

北京启动“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五大行动,首批20个项目落地

北京启动“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五大行动,首批20个项目落地

北京启动“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五大行动,首批20个项目落地

4月28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与怀柔区委、区政府联合制定并发布了《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 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启动实施“科教共融、人才共育、平台共筑、智力共享、产业共生”五大行动,集成首都教育资源,全面助力怀柔科学城高质量运行发展。到2026年底,北京市将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打造教育科技人才

一体化发展创新高地

当天,“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会在金隅兴发科技园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市人才局,市人社局,怀柔区委、区政府,怀柔科学城党工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等单位联合主办,50余所高校代表参加。

根据会上发布的工作方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怀柔区委、区政府将以“地区出题、高校答题”“地区吹哨、部门报到”方式,集成首都教育系统和在京高校资源,全面助力怀柔科学城高质量运行发展,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创新高地。计划到2026年底,在汇聚首都教育资源,助力怀柔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丰富“政产学研用”合作内涵,进一步畅通青年大学生来怀知怀、来怀留怀、来怀兴怀路径。

“五大行动”推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根据行动方案,“科教共融”行动将探索校地合作新机制,支持怀柔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北京实验室、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等“三位一体”创新平台、改革项目优先落地怀柔,探索怀柔科学城科技设施平台面向高校开放机制。

“人才共育”行动将注重激活怀柔科学城的创新发展新动能。实施教师队伍“培优筑基”项目,推动在怀创新主体与高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共享专业师资课程,校地联合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适配社会需要的未来人才。

“平台共筑”行动将搭建互联互通新载体,支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发挥国际会都优势,组织在京高校及所属校友会、学协会在怀举办创业赛事、学术会议、论坛沙龙等活动,通过“招赛引会”实现“招才引智”。

“智力共享”行动将打造实践融合新场景,推动组建“涉外律师团”,支持怀柔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演艺新空间,校地联合开展老城更新项目专题研究和专项培训,努力打造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和特色街区营造“怀柔样板”。

“产业共生”行动将聚焦构建成果转化新生态,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化平台,持续遴选储备、落地转化高校科研成果,在产品市场化应用、专利“先使用后付费”等方面开展校地合作,实现产业和人才双集聚。

首批20个校地合作项目

已落地怀柔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期,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支持下,怀柔区已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在京高校围绕“五大行动”达成首批20项合作项目。

其中,“科教共融”行动明确了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雁栖计划”—青年人才引进培养示范项目2个项目;“人才共育”行动确定了教育人才“培优筑基”项目、协同开展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建设怀柔科学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群、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打造技术经理人实践培养枢纽、合作培育农业农村“新主体”、继续教育助力医疗人才能力提升等7个项目;“平台共筑”行动,重点开展建设高校志愿服务联盟和建立首都高校与红色试点村道德坑“村校联”工作机制2个项目;“智力共享”行动聚焦组建涉外律师团、打造演艺新业态新空间、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项目、城市更新设计建设4个项目;“产业共生”行动明确了支持打造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集聚区、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化平台、建设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影视文化创业孵化中心、依托产业园区打造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5个项目。

目前,20个项目已分类明确了支持高校、怀柔区责任单位、具体支持事项和拟共同推动的重点项目,各项目均在有条不紊推进中,部分项目成果已初步落地见效。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

落户怀柔

记者从启动会上了解到,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支点,已进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目前,已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项目,包括6个大装置、17个科教基础设施、14个交叉研究平台,是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中,29个设施平台全部进入科研状态,16个科技设施向全球开放,累计开放机时达到123万小时,吸引在怀科研人员约2.5万人,累计产出科技成果329项。

当天,怀柔区政府与清华大学、中国戏曲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签署校地战略协议、人才合作协议,还集中发布了卓越工程师实训基地、智能感知共性技术平台、涉外律师团、怀柔科学城现代医学创新转化研究平台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和合作项目。

会上宣布正式成立“北京怀柔·雁栖高校创新创业联盟”。该联盟将结合怀柔产业发展及高校专业设置等,建设至少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还将推出构筑多维度创新创业引才基地等举措,通过整合高校资源与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也在会上正式揭牌。该创业园将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北科建创新中心两个园区挂牌,整合市、区创新政策资源,面向来怀创业大学生开放。怀柔区还计划依托大学生创业园,承办或举办创业竞赛、创业沙龙、创业培训等活动,链接优质项目资源,实现人才集聚。

当天,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丘成桐,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主任、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程和平分别围绕人才培养、科教融合、大科学装置运行等主题作交流发言,为北京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言献策。

资料来源:现代教育报

编辑、排版:杨蕊

北京启动“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五大行动,首批20个项目落地

北京启动“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五大行动,首批20个项目落地

北京启动“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五大行动,首批20个项目落地

4月28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与怀柔区委、区政府联合制定并发布了《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 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启动实施“科教共融、人才共育、平台共筑、智力共享、产业共生”五大行动,集成首都教育资源,全面助力怀柔科学城高质量运行发展。到2026年底,北京市将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打造教育科技人才

一体化发展创新高地

当天,“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会在金隅兴发科技园举行。此次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市人才局,市人社局,怀柔区委、区政府,怀柔科学城党工委,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等单位联合主办,50余所高校代表参加。

根据会上发布的工作方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和怀柔区委、区政府将以“地区出题、高校答题”“地区吹哨、部门报到”方式,集成首都教育系统和在京高校资源,全面助力怀柔科学城高质量运行发展,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创新高地。计划到2026年底,在汇聚首都教育资源,助力怀柔发展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丰富“政产学研用”合作内涵,进一步畅通青年大学生来怀知怀、来怀留怀、来怀兴怀路径。

“五大行动”推进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根据行动方案,“科教共融”行动将探索校地合作新机制,支持怀柔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北京实验室、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等“三位一体”创新平台、改革项目优先落地怀柔,探索怀柔科学城科技设施平台面向高校开放机制。

“人才共育”行动将注重激活怀柔科学城的创新发展新动能。实施教师队伍“培优筑基”项目,推动在怀创新主体与高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共享专业师资课程,校地联合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技能、适配社会需要的未来人才。

“平台共筑”行动将搭建互联互通新载体,支持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发挥国际会都优势,组织在京高校及所属校友会、学协会在怀举办创业赛事、学术会议、论坛沙龙等活动,通过“招赛引会”实现“招才引智”。

“智力共享”行动将打造实践融合新场景,推动组建“涉外律师团”,支持怀柔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打造演艺新空间,校地联合开展老城更新项目专题研究和专项培训,努力打造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和特色街区营造“怀柔样板”。

“产业共生”行动将聚焦构建成果转化新生态,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化平台,持续遴选储备、落地转化高校科研成果,在产品市场化应用、专利“先使用后付费”等方面开展校地合作,实现产业和人才双集聚。

首批20个校地合作项目

已落地怀柔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期,在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支持下,怀柔区已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在京高校围绕“五大行动”达成首批20项合作项目。

其中,“科教共融”行动明确了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示范区和“雁栖计划”—青年人才引进培养示范项目2个项目;“人才共育”行动确定了教育人才“培优筑基”项目、协同开展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建设怀柔科学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群、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打造技术经理人实践培养枢纽、合作培育农业农村“新主体”、继续教育助力医疗人才能力提升等7个项目;“平台共筑”行动,重点开展建设高校志愿服务联盟和建立首都高校与红色试点村道德坑“村校联”工作机制2个项目;“智力共享”行动聚焦组建涉外律师团、打造演艺新业态新空间、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创新发展项目、城市更新设计建设4个项目;“产业共生”行动明确了支持打造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集聚区、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成化平台、建设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影视文化创业孵化中心、依托产业园区打造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5个项目。

目前,20个项目已分类明确了支持高校、怀柔区责任单位、具体支持事项和拟共同推动的重点项目,各项目均在有条不紊推进中,部分项目成果已初步落地见效。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

落户怀柔

记者从启动会上了解到,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战略支点,已进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目前,已布局37个科技设施平台项目,包括6个大装置、17个科教基础设施、14个交叉研究平台,是全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密度最强的地区之一。其中,29个设施平台全部进入科研状态,16个科技设施向全球开放,累计开放机时达到123万小时,吸引在怀科研人员约2.5万人,累计产出科技成果329项。

当天,怀柔区政府与清华大学、中国戏曲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签署校地战略协议、人才合作协议,还集中发布了卓越工程师实训基地、智能感知共性技术平台、涉外律师团、怀柔科学城现代医学创新转化研究平台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和合作项目。

会上宣布正式成立“北京怀柔·雁栖高校创新创业联盟”。该联盟将结合怀柔产业发展及高校专业设置等,建设至少2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还将推出构筑多维度创新创业引才基地等举措,通过整合高校资源与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也在会上正式揭牌。该创业园将在有色金属新材料科创园、北科建创新中心两个园区挂牌,整合市、区创新政策资源,面向来怀创业大学生开放。怀柔区还计划依托大学生创业园,承办或举办创业竞赛、创业沙龙、创业培训等活动,链接优质项目资源,实现人才集聚。

当天,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丘成桐,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主任、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程和平分别围绕人才培养、科教融合、大科学装置运行等主题作交流发言,为北京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言献策。

资料来源:现代教育报

编辑、排版:杨蕊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