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律师协会成功举办首届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产品质量安全十大典型案例发布及研讨活动
(记者 贾增远)3月13日,首届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产品质量安全十大典型案例发布及研讨活动在北京市律师协会举办。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理事长严冯敏,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小丰,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二级高级检察官于静,北京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律师行业党委书记张卫东,北京市律师协会会长刘延岭、副会长毕文胜等出席开幕式。

严冯敏在致辞中表示,一是党中央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激活了内需潜力,有效拉动了消费,使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二是构建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的关键前提。只有构筑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消费者合法权益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才能增强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发展。三是法治是保障安全放心消费的坚实基础。构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要坚持以法治为基础,形成生产经营者守法、行业自律、消费者参与、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共治格局。
周小丰在致辞中表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履行监管职能,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环境。一是践行“首善标准 监管为民”市场监管文化,推动质量提升行动。2024年,北京市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消费品质量合格率连续六年居全国首位。二是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强化溯源治理,未诉先办,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六千余万元,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单用途预付卡管理地方条例,办成打击职业闭店人全国首案。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持续规范网络交易行为。京浙沪三地首次共同推动京东、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五大平台联合签署《网络交易合规经营自律公约》。下一步将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让首都消费市场既有“安全感”更有“烟火气”。
于静分享了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之力护航消费者权益的三点举措,一是以检察办案为指导,织严织密安全网络。北京市检察机关聚焦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始终以最严的标准、以零容忍的态度,通过检察建议、支持起诉、提起公益诉讼等方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以共建协作为依托,谱好唱响协同履职交响曲。独行快,众行远,注重与各方不断深化协作机制,北京律协为检察机关提供多元的专业意见,北京消协为检察机关移送了丰富的案件线索,在联合普法宣传中不断传递共同守护消费者权益的法治声音。三是以创新实践为抓手,开拓续写权益保护新篇章。大力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等新技术解决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要共同健全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治体系,让侵权者敬畏、让消费者安心、让市场回归清宁。
张卫东在致辞中指出,举办本次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体现,旨在加强消费领域法治建设,创造安全消费环境,增强消费信心,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消费新业态发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实为提振消费、放心消费赋能,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他强调,市司法局通过多种方式推进消费领域立法,参与多项条例制定;配合治理价格与市场秩序,指导律协维护消费者权益,为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服务,多元化解消费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典型案例的发布,既是北京律师行业在该领域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提升北京律师法律服务保障水平,擦亮“北京法律服务”品牌的重要体现。最后他希望,律师行业积极提升内在素养和专业水平,与时俱进,更好更快回应和满足市场主体的法律服务需求。
发布环节:以案释法——十大典型案例彰显法治力量
案例涵盖医美、教育、奢侈品、个人信息、经营场所、二手车、网络购物、预制菜等民生消费领域。北京律协消费者权益与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通过视频解说与推荐解读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呈现了每个案例的典型意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苏号朋从学术视角剖析了律师代理案件以提供证据、阐释法律、助力法院做出公平合理判决。北京律协消费者权益与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周波律师认为,案例展现了律师在证据突破、规则解释、赔偿创新等维度的专业价值,为数字经济时代消费维权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与会领导为十大典型案例承办律师颁发证书。
研讨环节:破题前沿——多维研讨探索消费维权新路径
十位来自政府监管部门、法院、高校、行业协会、律师界的嘉宾围绕新型消费场景下的法律挑战展开深度对话。
于静围绕公益诉讼在消费者保护中的新实践展开论述;苏号朋剖析预付式消费治理中信用监管的难点;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吴海璐分享了不同行业领域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典型行为;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刘炫麟深入解析医疗美容服务中的法律边界;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赵赫通过直播带货典型案例阐释平台责任认定规则;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与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饶伟强调网络销售平台需履行“技术审核+信用评级”双重义务;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处干部赵彦琦介绍了监管部门创新机制和2025年的重点工作;朝阳法院法官毛文蝶结合海外置业纠纷提出风险防范建议;丰台区政协委员殷丽莉从标准化建设角度探讨产品质量提升路径;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与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蒋苏华指出了自动驾驶的法律盲区。
三轮律师互动环节中,与会者就公益诉讼协作、跨境消费维权、文化IP保护等议题建言献策,凸显律师群体在社会治理中的专业价值。
总结环节:护航未来——法治赋能首都消费高质量发展
毕文胜最后强调,典型案例对统一裁判尺度、规范市场秩序起到的示范作用,呼吁法律职业共同体共同构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活动同期发布《“放心消费、法治先行”首届消费者权益保护与产品质量安全十大典型案例集》,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法治是提振消费信心的“压舱石”,首都律师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征程中书写新篇章。开幕式同步进行线上直播,近万人次进行了线上观看,全市律师100余人参加现场活动。(来源:北京市律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