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的长河中,许多古商镇逐渐消逝,然而在京西南猫耳山的山沟内,藏着一座历经600多年岁月的宝藏村落——南窖村。它像一颗被尘封的明珠,保留着古老商镇的原貌,散发着独特的古韵。

在时光的长河中,许多古商镇逐渐消逝,然而在京西南猫耳山的山沟内,藏着一座历经600多年岁月的宝藏村落——南窖村。它像一颗被尘封的明珠,保留着古老商镇的原貌,散发着独特的古韵。
形似元宝,时光里的北方古商镇活标本
南窖村位于房山区南窖乡,距房山区政府约46公里,离北京市中心约65公里,面积9.53平方公里,全村户籍人口约3000余人,是房山山区人口最多的村落。

明朝初年,大规模移民到此开荒、种树、建庙,子孙得以繁衍。清光绪年间,大房山麓煤炭资源被开采,吸引众多百姓定居,南窖老街变得热闹非凡,店铺林立,成为重要物资集散地,经济繁荣,也留下诸多珍贵古迹,2016年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有趣的是,村子北高南低,整体轮廓形似“元宝”,历经岁月变迁,老村位于元宝的中心,新村则以老村为中心向两端延伸,不断扩大,却始终保持着这一独特形态。


古街风韵:一砖一瓦皆故事
走进南窖村古商街,就像进入明清建筑博物馆。


这条长约1.2公里的古街,从娘娘庙到南窖上庄,70多家店铺林立,能让人想象当年商贾云集的热闹场景。古道两侧多为明清建筑,少数是民国风格,石头墙、青石阶、木牌匾,古朴典雅。霍家大院、果家大院等宅院,虽历经风雨,仍气势恢宏;康熙年间的古戏楼、仁义局旧址等古迹,承载着历史记忆。
有句古话叫门当户对,这个门当你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吗?一起来这里的李家秀才院见识见识吧。

李家大门朝北,门当刻有“三多”二字,寓意“多福多禄多寿”。门楣有精美木刻蝙蝠浮雕一对,寓意“洪福齐天”。还有他家这块牌匾都来头不小,据说房主李霖,祖上是秀才,满腹经纶且医术高明。因治愈了通州王爷的格格,王爷便想为李霖在城里开间药铺,但李霖婉拒,回到了南窖老家。王爷差人到南窖赠与李霖一块匾额——“儒医济世”。

在这里我们还偶遇了一位说“数来宝”的传人蔡玉金,老人讲述路边灯笼来历。
南窖村的灯笼会是当地最大的民间花会之一,分四大教派,即青龙教、火龙教、黑龙教、雨龙教,各教派教义分别对应着《三国演义》《说岳》《封神榜》《白袍征东》这四部著作。从农历腊月开始,村民们就着手筹备,除夕当天,古商道上张灯结彩,方形灯笼四面绘制着经典章节从仁义局一直挂到村东,如长龙般绵延1公里,漫步其中仿佛通读古书。
历史与现代交融

踏入南窖古街,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古旧的灰瓦飞檐镌刻着岁月斑驳的印记,石头修葺的房院无声诉说着往昔故事,空气中都氤氲着厚重的历史气息。

老人们坐在雕花木门前聊着闲天,孩童们嬉笑奔跑的身影穿梭于古巷之间,清脆的笑声回荡在飞檐翘角下,还有几家正翻盖着院落,他们秉持“以古制古”的理念,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精心守护遗迹,让古村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南窖村大力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建立健全保护机制,依据自身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科学编制规划,持续完善人居环境和配套设施,实现村落焕发生机与村民增收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