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观察丨我国电动汽车步入世界第一梯队,核心技术成竞争关键_北京时间

商界·观察丨我国电动汽车步入世界第一梯队,核心技术成竞争关键

以比亚迪宋Pro为例,纯电动补贴后的售价比燃油版高出了整整1倍,而日产朗逸只高出了38%,相比外资品牌日产朗逸,自主品牌电动车经济性稍差。

商界·观察丨我国电动汽车步入世界第一梯队,核心技术成竞争关键

【撰文/孙涛 统筹/刘金】近日,恒大研究院发布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经济研究员任泽平 和连一席、郭双桃两位研究员撰写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19》,就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政策、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业界关注的问题,回答社会疑问。

调研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取得部分先发优势,但如果自主品牌不及时提高核心技术与产品竞争力,在外资发力电动化转型后仍可能重演国内传统汽车市场大而不强、低端同质化竞争的历史。

新能源汽车是战略性新兴行业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以2009年“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为起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8年销量突破百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第一

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44万辆,而传统燃油车保有量达到2.5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渗透率不到1.4%,显示其成长空间广阔。

据EV Sales统计,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200.1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105.3万辆,超过其余国家总和。全球销量前十大厂商中,本土品牌共五席,合计占据全球31.7%的市场份额。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产销规模突破1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从政策端看,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全方位的激励政策,从研发环节的基金补助、生产环节的双积分,到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再到使用环节的不限牌不限购,运营侧的充电优惠等,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

电动汽车观察家总编辑邱锴俊表示,电池生产技术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后补贴时代”可能带来短期阵痛,但从长期看,政策驱动过渡到消费驱动,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有品牌的全球竞争力。面对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行业普遍认为需要回归汽车发展本质——控制好成本和提高品质是关键。只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从技术端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取得较大进步。首先是整车续航里程增加、电耗降低。2017年第1批推广目录纯电动乘用车型平均续航里程仅202.0km,到2019年第7批推广目录时增加到361.9km,两年半时间续航里程提升71%。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不仅占据整车40%左右的成本,且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性和续航里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研究报告特别强调,本土动力电池厂商已处于全球第一阵营。纯电动乘用车配套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平均值从2017年第1批工信部推广目录的100.1wh/kg攀升到2019年第7批的150.7wh/kg,同比提升50.5%。

多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配套供应商中,自主品牌一直占据绝对份额。据2018年中汽协统计,我国驱动电机自主配套比例达到95%以上,新能源公交、纯电动卡车、纯电动物流车等领域全部实现国产化。

交通专家王钢则表示,目前电动汽车还是存在购车成本高、充电难,且实际续航距离只有宣传的七成的弊端。在当下,电动车消费还是以公用、集体为主,个人购车并没有成为主流。在科技技术方面没有大的突破之下,电动车发展成为限制其成长的一个瓶颈,这也成为电动汽车普及的一大障碍,目前大量从房地产行业转向而来的热钱,正在盯着电动车这块蛋糕,如何抓住时机,助力电动车腾飞,值得企业思考。

核心技术竞争成为关键点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19》中,任泽平和连一席、郭双桃三位研究员指出,整车企业降成本主要有四条路径:1)商务降成本:产业链上下游分摊降本压力,尤其是电池厂和核心零部件厂;2)技术降成本:集成化驱动系统和模块化部分零部件;3)结构降成本:整车朝轻量化方向发展、削减部分设计、部分材料低成本替代,或使用标准化产品;4)规模化降成本:通过整合产线、扩产产能、批量采购等规模效应摊薄成本。本土企业提升竞争力主要有三种途径:1)降成本提升经济性,实现不同价位竞争;2)智能化、网联化赋能,扩大差异化优势,加快对燃油车的替代;3)扩大主场作战优势,提升服务体验。利用更熟悉消费者偏好、产业链布局更完善、售后服务响应更快等主场作战优势,提升满意度。

以比亚迪宋Pro为例,纯电动补贴后的售价比燃油版高出了整整1倍,而日产朗逸只高出了38%,相比外资品牌日产朗逸,自主品牌电动车经济性稍差。

目前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三合一的动力总成产品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在2018北京车展上,比亚迪发布了33111全新e平台三合一驱动系统,据介绍,可实现扭矩密度提升17%、功率密度提升20%、重量降低25%、体积降低30%,总成本降低33%。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演,在补贴退出情况下,2030年可以实现与传统同级别燃油车整车成本持平,考虑到使用成本、税收减免、路权优惠等政策,预计可在2025年取得经济性优势。

当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主要集中在一二线、限牌城市。从趋势来看,正逐渐往二三线、非限牌城市渗透。2018年我国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销售55.5万辆,占比53.9%,连续两年占比过半。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销售47.5万辆,其中出租租赁、企事业单位、城市公交占大头,合计占据39.4%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仍是传统车企主导。根据中机中心合格证数据统计,2019H1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前十名皆为传统汽车品牌,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比亚迪、上汽、北汽、吉利、长安、江淮、长城、奇瑞、广汽、华晨。2019H1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前三、前五、前十名市占率分别为48.1%、63.6%、87.2%,从趋势上看,前三名份额稳定,前五、前十名份额持续下降, 前十名市场份额相比2016年下降7.5个百分点。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博士依然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他提醒道:前期发展有压力,但企业必须走出去。后补贴时代,企业必须脱离国家喂养,接受市场锤炼,但要让市场和消费者提高认知度,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降成本是当务之急;在后合资时代,国产自主品牌急需提升自身竞争力,切勿盲目乐观。

商界·观察丨我国电动汽车步入世界第一梯队,核心技术成竞争关键

以比亚迪宋Pro为例,纯电动补贴后的售价比燃油版高出了整整1倍,而日产朗逸只高出了38%,相比外资品牌日产朗逸,自主品牌电动车经济性稍差。

商界·观察丨我国电动汽车步入世界第一梯队,核心技术成竞争关键

【撰文/孙涛 统筹/刘金】近日,恒大研究院发布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经济研究员任泽平 和连一席、郭双桃两位研究员撰写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19》,就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政策、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业界关注的问题,回答社会疑问。

调研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取得部分先发优势,但如果自主品牌不及时提高核心技术与产品竞争力,在外资发力电动化转型后仍可能重演国内传统汽车市场大而不强、低端同质化竞争的历史。

新能源汽车是战略性新兴行业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以2009年“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为起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8年销量突破百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全球第一

截止到2019年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344万辆,而传统燃油车保有量达到2.5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渗透率不到1.4%,显示其成长空间广阔。

据EV Sales统计,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200.1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105.3万辆,超过其余国家总和。全球销量前十大厂商中,本土品牌共五席,合计占据全球31.7%的市场份额。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产销规模突破100万辆、跃居全球第一。从政策端看,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全方位的激励政策,从研发环节的基金补助、生产环节的双积分,到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再到使用环节的不限牌不限购,运营侧的充电优惠等,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

电动汽车观察家总编辑邱锴俊表示,电池生产技术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后补贴时代”可能带来短期阵痛,但从长期看,政策驱动过渡到消费驱动,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有品牌的全球竞争力。面对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性,行业普遍认为需要回归汽车发展本质——控制好成本和提高品质是关键。只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从技术端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取得较大进步。首先是整车续航里程增加、电耗降低。2017年第1批推广目录纯电动乘用车型平均续航里程仅202.0km,到2019年第7批推广目录时增加到361.9km,两年半时间续航里程提升71%。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不仅占据整车40%左右的成本,且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整车的安全性和续航里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研究报告特别强调,本土动力电池厂商已处于全球第一阵营。纯电动乘用车配套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平均值从2017年第1批工信部推广目录的100.1wh/kg攀升到2019年第7批的150.7wh/kg,同比提升50.5%。

多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机配套供应商中,自主品牌一直占据绝对份额。据2018年中汽协统计,我国驱动电机自主配套比例达到95%以上,新能源公交、纯电动卡车、纯电动物流车等领域全部实现国产化。

交通专家王钢则表示,目前电动汽车还是存在购车成本高、充电难,且实际续航距离只有宣传的七成的弊端。在当下,电动车消费还是以公用、集体为主,个人购车并没有成为主流。在科技技术方面没有大的突破之下,电动车发展成为限制其成长的一个瓶颈,这也成为电动汽车普及的一大障碍,目前大量从房地产行业转向而来的热钱,正在盯着电动车这块蛋糕,如何抓住时机,助力电动车腾飞,值得企业思考。

核心技术竞争成为关键点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2019》中,任泽平和连一席、郭双桃三位研究员指出,整车企业降成本主要有四条路径:1)商务降成本:产业链上下游分摊降本压力,尤其是电池厂和核心零部件厂;2)技术降成本:集成化驱动系统和模块化部分零部件;3)结构降成本:整车朝轻量化方向发展、削减部分设计、部分材料低成本替代,或使用标准化产品;4)规模化降成本:通过整合产线、扩产产能、批量采购等规模效应摊薄成本。本土企业提升竞争力主要有三种途径:1)降成本提升经济性,实现不同价位竞争;2)智能化、网联化赋能,扩大差异化优势,加快对燃油车的替代;3)扩大主场作战优势,提升服务体验。利用更熟悉消费者偏好、产业链布局更完善、售后服务响应更快等主场作战优势,提升满意度。

以比亚迪宋Pro为例,纯电动补贴后的售价比燃油版高出了整整1倍,而日产朗逸只高出了38%,相比外资品牌日产朗逸,自主品牌电动车经济性稍差。

目前集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三合一的动力总成产品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在2018北京车展上,比亚迪发布了33111全新e平台三合一驱动系统,据介绍,可实现扭矩密度提升17%、功率密度提升20%、重量降低25%、体积降低30%,总成本降低33%。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演,在补贴退出情况下,2030年可以实现与传统同级别燃油车整车成本持平,考虑到使用成本、税收减免、路权优惠等政策,预计可在2025年取得经济性优势。

当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主要集中在一二线、限牌城市。从趋势来看,正逐渐往二三线、非限牌城市渗透。2018年我国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销售55.5万辆,占比53.9%,连续两年占比过半。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销售47.5万辆,其中出租租赁、企事业单位、城市公交占大头,合计占据39.4%的市场份额。

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仍是传统车企主导。根据中机中心合格证数据统计,2019H1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前十名皆为传统汽车品牌,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比亚迪、上汽、北汽、吉利、长安、江淮、长城、奇瑞、广汽、华晨。2019H1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前三、前五、前十名市占率分别为48.1%、63.6%、87.2%,从趋势上看,前三名份额稳定,前五、前十名份额持续下降, 前十名市场份额相比2016年下降7.5个百分点。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博士依然看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他提醒道:前期发展有压力,但企业必须走出去。后补贴时代,企业必须脱离国家喂养,接受市场锤炼,但要让市场和消费者提高认知度,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降成本是当务之急;在后合资时代,国产自主品牌急需提升自身竞争力,切勿盲目乐观。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