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救人一命是天大的好事,我不想错过”_北京时间

“能救人一命是天大的好事,我不想错过”

2025年3月3日,驻京部队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33岁的餐饮从业者小峰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血液从他的手臂缓缓流出,经过分离机提取出珍贵的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将被用于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小峰也成为北京市第73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一份无私大爱的传递。

“能救人一命是天大的好事,我不想错过”

2025年3月3日,驻京部队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33岁的餐饮从业者小峰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血液从他的手臂缓缓流出,经过分离机提取出珍贵的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将被用于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小峰也成为北京市第73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一份无私大爱的传递。

采集现场:平静中的伟大

采集室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洁白的床单上,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医护人员不时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小峰的脸上没有紧张,反而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他告诉我们:“能救人一命是天大的好事,我不想错过。”整个采集过程持续了约4个小时,小峰始终保持着平静和耐心。

“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小峰说道,“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这个采集过程很像献成分血,对身体的影响也很小,完全不用担心。”

采集过程中,医护人员全程密切监控,确保小峰的身体状况稳定。小峰笑着说:“除了手臂有点麻,其他都挺好的。想到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心里特别踏实。”

初心不改: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小峰是北京市一家餐饮店的员工,2020年12月,他在一次献血活动中偶然听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当时在献血车上,护士详细介绍了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意义,我听完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小峰回忆道,“我曾经也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所以一直想着有机会也要去帮助别人。”

不久前,小峰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诈骗电话,”小峰笑着说,“因为当时我们店里正在做反诈宣传。后来确认是真的,心里特别激动,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实现当初的愿望了。”

捐献的意义:生命的接力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许多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的唯一希望。小峰与对应的患者素不相识,却因为这次捐献而有了生命的交集。“我不知道对方是谁,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但我知道,我的造血干细胞可以让他活下去,这就足够了。”小峰说道。

小峰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很多人可能对捐献过程有误解,觉得会很痛苦或者对身体有害,”小峰说道,“其实现在的采集技术非常成熟,对身体几乎没有伤害。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一次新生命的开始;而对于我们捐献者来说,可能只是举手之劳。”

他还呼吁更多人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只要多一点勇气和爱心,就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我们每个人的一点点付出,都可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举

小峰的善举不仅挽救了一条生命,也为社会传递了温暖与正能量。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正如小峰所说:“能救人一命是天大的好事,我不想错过。”希望他的行动能激励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

在采集结束后,小峰收到了中华骨髓库颁发的荣誉证书。他笑着说:“我会好好保存,但最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帮助了一个人,这就够了。”(记者 颜葵)

“能救人一命是天大的好事,我不想错过”

2025年3月3日,驻京部队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33岁的餐饮从业者小峰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血液从他的手臂缓缓流出,经过分离机提取出珍贵的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将被用于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小峰也成为北京市第73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一份无私大爱的传递。

“能救人一命是天大的好事,我不想错过”

2025年3月3日,驻京部队某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33岁的餐饮从业者小峰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血液从他的手臂缓缓流出,经过分离机提取出珍贵的造血干细胞。这些造血干细胞将被用于挽救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小峰也成为北京市第73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次生命的接力,更是一份无私大爱的传递。

采集现场:平静中的伟大

采集室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洁白的床单上,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医护人员不时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小峰的脸上没有紧张,反而带着一丝欣慰的笑容。他告诉我们:“能救人一命是天大的好事,我不想错过。”整个采集过程持续了约4个小时,小峰始终保持着平静和耐心。

“其实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小峰说道,“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这个采集过程很像献成分血,对身体的影响也很小,完全不用担心。”

采集过程中,医护人员全程密切监控,确保小峰的身体状况稳定。小峰笑着说:“除了手臂有点麻,其他都挺好的。想到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心里特别踏实。”

初心不改: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小峰是北京市一家餐饮店的员工,2020年12月,他在一次献血活动中偶然听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当时在献血车上,护士详细介绍了加入中华骨髓库的意义,我听完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小峰回忆道,“我曾经也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所以一直想着有机会也要去帮助别人。”

不久前,小峰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告知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诈骗电话,”小峰笑着说,“因为当时我们店里正在做反诈宣传。后来确认是真的,心里特别激动,觉得自己终于有机会实现当初的愿望了。”

捐献的意义:生命的接力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许多血液病患者重获新生的唯一希望。小峰与对应的患者素不相识,却因为这次捐献而有了生命的交集。“我不知道对方是谁,也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但我知道,我的造血干细胞可以让他活下去,这就足够了。”小峰说道。

小峰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很多人可能对捐献过程有误解,觉得会很痛苦或者对身体有害,”小峰说道,“其实现在的采集技术非常成熟,对身体几乎没有伤害。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一次新生命的开始;而对于我们捐献者来说,可能只是举手之劳。”

他还呼吁更多人可以加入中华骨髓库:“只要多一点勇气和爱心,就能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我们每个人的一点点付出,都可能改变别人的一生。”

平凡人的不平凡之举

小峰的善举不仅挽救了一条生命,也为社会传递了温暖与正能量。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平凡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正如小峰所说:“能救人一命是天大的好事,我不想错过。”希望他的行动能激励更多人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

在采集结束后,小峰收到了中华骨髓库颁发的荣誉证书。他笑着说:“我会好好保存,但最重要的是,我知道自己帮助了一个人,这就够了。”(记者 颜葵)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