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等中国科学家围绕黄河“身世”和现代黄河水系格局形成时代展开研究。他们通过地下水精细定年测定,得出了“现代黄河水系格局的形成时代为125万年前”的结论,一改此前众说纷纭的局面。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庞忠和等中国科学家围绕黄河“身世”和现代黄河水系格局形成时代展开研究。他们通过地下水精细定年测定,得出了“现代黄河水系格局的形成时代为125万年前”的结论,一改此前众说纷纭的局面。
近日,该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据介绍,古黄河从宝鸡峡贯通三门峡东流入海,而现代黄河则是从六盘山起向北流,经贺兰山后过阴山河套,再由吕梁以西向南折返,最后经三门峡东流入海。该过程是地壳构造变动影响地表水系形成演化的重要事例,对于认识古气候与古水文变化意义重大。
然而,对于古黄河中游改道的时间,学术界众说纷纭,对现代黄河水系格局的形成时代,有15万年前、不晚于120万年前、约500万年前等不同观点。
以往,科学家使用36Cl测年方法来测定地质沉积物年限,但该方法在地下水测年工作中容易受到深部来源、初始值变化等因素影响,其定年结果的解译精度低,在地下水中的应用非常有限。为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成联合科研团队,选择渭河盆地深层地下水展开年代学研究,并综合81Kr与36Cl方法开展精细的定年工作。
——转自《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