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收服务费后母公司首份季报出炉:单季赚1.05亿,股价一年跌近九成_北京时间

水滴筹收服务费后母公司首份季报出炉:单季赚1.05亿,股价一年跌近九成

在控成本增利润的同时,水滴公司的核心版块保险业务营收却在减少。

水滴筹收服务费后母公司首份季报出炉:单季赚1.05亿,股价一年跌近九成

6月15日,知名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的母公司水滴公司发布其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水滴公司一季度净营业收入达6.49亿元,环比前一个季度增长7.4%。基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公司实现单季盈利1.05亿元。

单季盈利超亿元,与水滴公司的成本侧大幅下降不无关系。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水滴公司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04亿元,同比下降75.6%,带来水滴公司单季总运营成本和费用同比下降60.4%,环比降21.5%。

图源:水滴公司财报

不过,在控成本增利润的同时,水滴公司的核心版块保险业务营收却在减少。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水滴公司的净营业收入从2021年同期的8.83亿元下降至6.4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26.6%,主要原因是保险相关收入减少。同期,水滴公司的保险相关收入为6.28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8.25亿元同比减少23.9%,主要归因于保险经纪收入的减少。

与大众熟知的公益筹款平台不同,水滴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保险相关收入,已占到总营收的九成以上。据悉,水滴公司的保险相关收入包括保险经纪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前者是通过销售保险产品,从保险公司获得佣金,后者是为保险机构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服务费。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5月上市以来,水滴公司股价已缩水近九成。2021年5月7日,水滴公司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随后股价呈现逐步下滑态势,截至2022年6月15日,其总市值较上市之初跌幅超87%。

在保险经纪收入等相关保险收入减少,以及股价大幅下跌等情况下,水滴公司似乎也在谋求新的盈利增长点。公开资料显示,水滴公司创立于2016年,创始人为美团10号员工、曾参与创建美团外卖的沈鹏。成立之后,水滴公司靠着“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险商城”的生态闭环,一手获取流量,一手转化保险,成为年化保费上百亿的类保险公司,其知名度甚至已经超过很多传统保险公司。

2020年9月8日,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曾撰文提到,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2021年3月底,水滴互助正式关闭。水滴互助关停后,水滴公司旗下主要有水滴筹和水滴保两块业务,更为公众熟知的水滴筹并不赚钱。

为维持运营成本,今年1月,水滴筹打破零服务费原则,开始试点收取服务费。据悉,水滴筹目前主要是向筹款者收费,金额为实际筹款金额的3%,最高不会超过5000元。

对此,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也对时间财经表示,水滴筹试运行收取服务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曾经成为舆论关注热点的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目前靠免费吸引流量的周期已过,“水滴筹率先明确收费模式,可能会带动行业其他平台后续纷纷效仿。”

在水滴筹试运行服务费的背景下,水滴公司也在财报中预计,公司净营业收入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继续逐季增长。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有超过4.03亿人通过水滴筹累计向近250万名患者捐赠总计约509亿元。

事实是,自2016年上线以来,市场上关于水滴筹收取服务费的传闻一直此起彼伏,官方也曾多次辟谣。而在2021年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水滴公司还曾强调水滴筹坚持零服务费模式,没有从医疗众筹业务中获得任何收入。

持续的亏损困境可能是水滴筹破除0服务费准则的重要原因。财报显示,2018年以来水滴公司一直增收不增利。虽然2018年-2021年营业总收入持续增长,但亏损额同步扩大,分别为2.09亿元、3.22亿元、6.64亿元、15.74亿元。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对时间财经表示,公司持续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模式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单薄,“首先,水滴公司通过大病筹款、社交裂变获取流量,收集银行卡等含金量高的金融类个人信息,随后将收集的个人信息为保险经纪业务导流,从而帮助公司变现,但企业将公益做成生意后,很难被平台用户接受。其次,水滴公司的保险业务实际上是保险经纪业务,通俗来说就是售卖保险,该赛道不仅已经相当拥挤,也正面临市场、政策等更规范化发展等大的变化。”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于去年2月正式实施以来,互联网保险一系列新规相继落地,在准入门槛、服务标准、定价标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标准与规定,也对相关市场行为进行了规范。

针对此,水滴公司董事长兼CEO沈鹏也在2021年Q4财报电话会上特别指出,新监管方针与政策有助于产业长期巩固,水滴一方面在积极响应新监管指引,另一方面,也在主动调整业务模式,确保遵守新规则。

今年一季报,水滴公司也首次披露了其医疗业务进展,比如,水滴旗下的数字化招募平台翼帆医药在一季度上线了50多个临床试验患者招募项目,有超过500名患者参与。

“从盈利多格局角度来看,公司可能确希望医疗业务和水滴筹会成为水滴公司新的盈利支撑,但是很显然这块业务不是水滴公司的优势所在,而水滴筹的盈利空间也较有限。”柏文喜表示。(北京时间财经 吴珊)

水滴筹收服务费后母公司首份季报出炉:单季赚1.05亿,股价一年跌近九成

在控成本增利润的同时,水滴公司的核心版块保险业务营收却在减少。

水滴筹收服务费后母公司首份季报出炉:单季赚1.05亿,股价一年跌近九成

6月15日,知名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水滴筹”的母公司水滴公司发布其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水滴公司一季度净营业收入达6.49亿元,环比前一个季度增长7.4%。基于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公司实现单季盈利1.05亿元。

单季盈利超亿元,与水滴公司的成本侧大幅下降不无关系。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水滴公司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04亿元,同比下降75.6%,带来水滴公司单季总运营成本和费用同比下降60.4%,环比降21.5%。

图源:水滴公司财报

不过,在控成本增利润的同时,水滴公司的核心版块保险业务营收却在减少。财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水滴公司的净营业收入从2021年同期的8.83亿元下降至6.4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达26.6%,主要原因是保险相关收入减少。同期,水滴公司的保险相关收入为6.28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的8.25亿元同比减少23.9%,主要归因于保险经纪收入的减少。

与大众熟知的公益筹款平台不同,水滴公司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保险相关收入,已占到总营收的九成以上。据悉,水滴公司的保险相关收入包括保险经纪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前者是通过销售保险产品,从保险公司获得佣金,后者是为保险机构提供技术服务,获得服务费。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5月上市以来,水滴公司股价已缩水近九成。2021年5月7日,水滴公司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随后股价呈现逐步下滑态势,截至2022年6月15日,其总市值较上市之初跌幅超87%。

在保险经纪收入等相关保险收入减少,以及股价大幅下跌等情况下,水滴公司似乎也在谋求新的盈利增长点。公开资料显示,水滴公司创立于2016年,创始人为美团10号员工、曾参与创建美团外卖的沈鹏。成立之后,水滴公司靠着“水滴筹+水滴互助+水滴保险商城”的生态闭环,一手获取流量,一手转化保险,成为年化保费上百亿的类保险公司,其知名度甚至已经超过很多传统保险公司。

2020年9月8日,银保监会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曾撰文提到,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2021年3月底,水滴互助正式关闭。水滴互助关停后,水滴公司旗下主要有水滴筹和水滴保两块业务,更为公众熟知的水滴筹并不赚钱。

为维持运营成本,今年1月,水滴筹打破零服务费原则,开始试点收取服务费。据悉,水滴筹目前主要是向筹款者收费,金额为实际筹款金额的3%,最高不会超过5000元。

对此,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也对时间财经表示,水滴筹试运行收取服务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曾经成为舆论关注热点的互联网大病筹款平台,目前靠免费吸引流量的周期已过,“水滴筹率先明确收费模式,可能会带动行业其他平台后续纷纷效仿。”

在水滴筹试运行服务费的背景下,水滴公司也在财报中预计,公司净营业收入将在2022年第二季度继续逐季增长。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末,有超过4.03亿人通过水滴筹累计向近250万名患者捐赠总计约509亿元。

事实是,自2016年上线以来,市场上关于水滴筹收取服务费的传闻一直此起彼伏,官方也曾多次辟谣。而在2021年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中,水滴公司还曾强调水滴筹坚持零服务费模式,没有从医疗众筹业务中获得任何收入。

持续的亏损困境可能是水滴筹破除0服务费准则的重要原因。财报显示,2018年以来水滴公司一直增收不增利。虽然2018年-2021年营业总收入持续增长,但亏损额同步扩大,分别为2.09亿元、3.22亿元、6.64亿元、15.74亿元。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对时间财经表示,公司持续亏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模式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单薄,“首先,水滴公司通过大病筹款、社交裂变获取流量,收集银行卡等含金量高的金融类个人信息,随后将收集的个人信息为保险经纪业务导流,从而帮助公司变现,但企业将公益做成生意后,很难被平台用户接受。其次,水滴公司的保险业务实际上是保险经纪业务,通俗来说就是售卖保险,该赛道不仅已经相当拥挤,也正面临市场、政策等更规范化发展等大的变化。”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于去年2月正式实施以来,互联网保险一系列新规相继落地,在准入门槛、服务标准、定价标准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标准与规定,也对相关市场行为进行了规范。

针对此,水滴公司董事长兼CEO沈鹏也在2021年Q4财报电话会上特别指出,新监管方针与政策有助于产业长期巩固,水滴一方面在积极响应新监管指引,另一方面,也在主动调整业务模式,确保遵守新规则。

今年一季报,水滴公司也首次披露了其医疗业务进展,比如,水滴旗下的数字化招募平台翼帆医药在一季度上线了50多个临床试验患者招募项目,有超过500名患者参与。

“从盈利多格局角度来看,公司可能确希望医疗业务和水滴筹会成为水滴公司新的盈利支撑,但是很显然这块业务不是水滴公司的优势所在,而水滴筹的盈利空间也较有限。”柏文喜表示。(北京时间财经 吴珊)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