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织补新绿景观提升,全龄友好幸福倍增_北京时间

织补新绿景观提升,全龄友好幸福倍增

上班路上林荫相伴,闲暇游园老少皆宜。近年来,昌平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决策部署,有序推进全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增绿补绿、改造提升各项工作,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大幅拓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在南环路上,园林绿化工人正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隔离带等地翻土种苗、修枝剪叶,为城市道路织补新绿。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是城市对外的窗口。我们于近日启动了2024年昌平区林荫大道建设项目,计划通过增加乡土树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等方式,对城区部分道路进行绿化升级,使城市的景观风貌实现提高。”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刘佳介绍。
该项目建设路段西起龙水路与南环路交叉口,东至孟祖河路与南环路交叉口,全长约3.4公里,总建设面积56060.1平方米,计划种植油松140棵、国槐236棵、海棠165棵、月季70078株、青绿苔草9293.2平方米、马蔺11352.6平方米、卫矛6984.3平方米、鸢尾832.3平方米。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2月竣工,完成后将大幅提升城市景观效果。
城市道路变“靓”了,公园绿地改造提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在昌平区“老牌”公园昌平公园内,改造工程的忙碌景象与市民游客的悠闲身影交织在一起。尽管部分区域正在施工,但并未影响整体的游园氛围。
“昌平公园一直都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此次全龄友好改造工程已于今年7月底开工,预计今年年底完工,计划增加儿童游乐区、廊架休闲区等场地及配套设施,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提供更加优美、便捷和充满趣味的休闲环境。”刘佳介绍。
今年,昌平区昌平公园、西环里游园等4个公园将被打造成为全龄友好公园,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真正成为大家喜爱的享乐圣地。
一直以来,昌平区始终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园林绿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扩大城乡生态容量,营造“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的景观环境,实现绿化成果全民共享。目前,全区森林面积达到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8.74%,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9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18平方米,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不断增厚。
下一步,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将继续努力拓展绿色空间,积极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起人与自热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为加快“四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图文/徐括

织补新绿景观提升,全龄友好幸福倍增

上班路上林荫相伴,闲暇游园老少皆宜。近年来,昌平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落实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决策部署,有序推进全区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增绿补绿、改造提升各项工作,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大幅拓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在南环路上,园林绿化工人正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隔离带等地翻土种苗、修枝剪叶,为城市道路织补新绿。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城市的形象,是城市对外的窗口。我们于近日启动了2024年昌平区林荫大道建设项目,计划通过增加乡土树种、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等方式,对城区部分道路进行绿化升级,使城市的景观风貌实现提高。”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工作人员刘佳介绍。
该项目建设路段西起龙水路与南环路交叉口,东至孟祖河路与南环路交叉口,全长约3.4公里,总建设面积56060.1平方米,计划种植油松140棵、国槐236棵、海棠165棵、月季70078株、青绿苔草9293.2平方米、马蔺11352.6平方米、卫矛6984.3平方米、鸢尾832.3平方米。项目预计将于今年12月竣工,完成后将大幅提升城市景观效果。
城市道路变“靓”了,公园绿地改造提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在昌平区“老牌”公园昌平公园内,改造工程的忙碌景象与市民游客的悠闲身影交织在一起。尽管部分区域正在施工,但并未影响整体的游园氛围。
“昌平公园一直都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此次全龄友好改造工程已于今年7月底开工,预计今年年底完工,计划增加儿童游乐区、廊架休闲区等场地及配套设施,为不同年龄段的游客提供更加优美、便捷和充满趣味的休闲环境。”刘佳介绍。
今年,昌平区昌平公园、西环里游园等4个公园将被打造成为全龄友好公园,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园真正成为大家喜爱的享乐圣地。
一直以来,昌平区始终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园林绿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扩大城乡生态容量,营造“开窗见绿,出门见园”的景观环境,实现绿化成果全民共享。目前,全区森林面积达到6.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8.74%,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至9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18平方米,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家底”不断增厚。
下一步,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将继续努力拓展绿色空间,积极营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建设起人与自热和谐相处的生态家园,为加快“四区”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图文/徐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