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妇女儿童健康保障再上新高度 推动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_北京时间

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2024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0.69/10万、婴儿死亡率1.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较2020年分别下降84%和23%,其中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创历史最好水平。

(记者 康露)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2024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0.69/10万、婴儿死亡率1.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较2020年分别下降84%和23%,其中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创历史最好水平。

北京市确定11家市级、34家区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7家市级、27家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围绕妊娠合并心脏病、脑病、传染病等明确17家会诊市级指定医院,健全妇幼急危重症远程医疗协同体系。针对极危重孕产妇建立市级专家团队,实施“一例一册”全力救治。强化产科儿科衔接,推动各区实现73家妇幼保健院、区域医疗中心、三级助产机构新生儿科(病室)全覆盖,各区急救中心站实现危重新生儿转运车辆与设备配备全覆盖,提高区域转运救治能力。

北京市连续6年开展区域母婴安全保障筑基行动,强化关口前移、早防早控。建立预防控制、风险控制、质量控制、自我控制、联动控制五项机制,确定基层服务前移、优质资源前移、技术练兵前移等30项具体工作措施。制定区域母婴安全保障指数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一表三单”,持续开展区域母婴安全保障指数监测,促进孕产妇“零死亡”区由12个增至16个。

为推广现代产房安全分娩模式,本市围绕产房设施设备、人员配备、人文关怀、质控指标四个维度,建设现代产房81家。在助产机构生育咨询门诊全覆盖基础上,建设优质生育门诊16家,搭建市、区两级婚前孕前保健转诊网络,提升优生指导能力。开展“安心行动”,在孕早、中、晚期和产后为孕产妇提供4次免费心理筛查,筛查率达98%以上。

强化产科儿科合作,实施早产儿全程干预,本市打造100支新生儿复苏团队,率先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服务,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病例较2023年降低40%以上。

全市累计建设母婴友好医院81家,提高妇幼健康安全保障、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水平,树立母婴友好服务品牌。北京妇幼保健院、通州区、西城区、朝阳区及顺义区妇幼保健等5家机构达到四星标准,满足妇女儿童高质量、多元化健康需求。在17家妇幼保健院建设妇幼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5个,实现16区中医妇幼保健标准化诊室和体验区全覆盖,提供一站式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服务。

今年本市将推动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扩大住院服务机构覆盖面,提升儿童常见病诊疗能力。妇幼保健院全面设置“家长学校”,围绕儿童营养喂养、眼保健、行为发育等主题,每月至少开展一场宣传指导活动。推进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卫生门诊建设及儿童孤独症康复服务开展,面向儿童青少年、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

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2024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0.69/10万、婴儿死亡率1.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较2020年分别下降84%和23%,其中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创历史最好水平。

(记者 康露)记者从北京市卫健委获悉,2024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0.69/10万、婴儿死亡率1.3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较2020年分别下降84%和23%,其中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创历史最好水平。

北京市确定11家市级、34家区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7家市级、27家区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围绕妊娠合并心脏病、脑病、传染病等明确17家会诊市级指定医院,健全妇幼急危重症远程医疗协同体系。针对极危重孕产妇建立市级专家团队,实施“一例一册”全力救治。强化产科儿科衔接,推动各区实现73家妇幼保健院、区域医疗中心、三级助产机构新生儿科(病室)全覆盖,各区急救中心站实现危重新生儿转运车辆与设备配备全覆盖,提高区域转运救治能力。

北京市连续6年开展区域母婴安全保障筑基行动,强化关口前移、早防早控。建立预防控制、风险控制、质量控制、自我控制、联动控制五项机制,确定基层服务前移、优质资源前移、技术练兵前移等30项具体工作措施。制定区域母婴安全保障指数表、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一表三单”,持续开展区域母婴安全保障指数监测,促进孕产妇“零死亡”区由12个增至16个。

为推广现代产房安全分娩模式,本市围绕产房设施设备、人员配备、人文关怀、质控指标四个维度,建设现代产房81家。在助产机构生育咨询门诊全覆盖基础上,建设优质生育门诊16家,搭建市、区两级婚前孕前保健转诊网络,提升优生指导能力。开展“安心行动”,在孕早、中、晚期和产后为孕产妇提供4次免费心理筛查,筛查率达98%以上。

强化产科儿科合作,实施早产儿全程干预,本市打造100支新生儿复苏团队,率先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服务,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病例较2023年降低40%以上。

全市累计建设母婴友好医院81家,提高妇幼健康安全保障、优质服务和人文关怀水平,树立母婴友好服务品牌。北京妇幼保健院、通州区、西城区、朝阳区及顺义区妇幼保健等5家机构达到四星标准,满足妇女儿童高质量、多元化健康需求。在17家妇幼保健院建设妇幼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5个,实现16区中医妇幼保健标准化诊室和体验区全覆盖,提供一站式中西医结合医疗保健服务。

今年本市将推动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扩大住院服务机构覆盖面,提升儿童常见病诊疗能力。妇幼保健院全面设置“家长学校”,围绕儿童营养喂养、眼保健、行为发育等主题,每月至少开展一场宣传指导活动。推进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卫生门诊建设及儿童孤独症康复服务开展,面向儿童青少年、孕产妇等重点人群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讲座。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