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张《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这张珍贵的布告是20世纪70年代在福建省宁洋县城(现漳平市双洋镇)发现的。这张布告由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起草、毛泽东与军长朱德共同签署,上面写着“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全国工农,风发雷奋……革命成功,尽在民众……”热情宣传了红军宗旨,号召广大工农奋勇前进,在赣南、闽西人民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张《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这张珍贵的布告是20世纪70年代在福建省宁洋县城(现漳平市双洋镇)发现的。这张布告由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起草、毛泽东与军长朱德共同签署,上面写着“红军宗旨,民权革命,赣西一军,声威远震……全国工农,风发雷奋……革命成功,尽在民众……”热情宣传了红军宗旨,号召广大工农奋勇前进,在赣南、闽西人民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等举行联席会议,决定由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部分红军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向赣南进军,采取内外配合的方针,粉碎敌人的“会剿”。红军出发前,赶印了大量的传单和布告,其中就有《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在向赣南闽西进军途中广为散发,以争取广大群众。
文物展示

《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
1929年
纵37厘米,横51.6厘米
1929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离开井冈山,挺进赣南、闽西,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8月,为了粉碎国民党的三省“会剿”,从侧翼和背后牵制和夹击敌人,朱德军长率红四军司令部及二、三纵队进入宁洋、漳平,打到敌人外线。红四军进驻宁洋县,一举歼灭宁洋守敌,解放宁洋城。
当时驻守宁洋城的敌人见败局已定,便四处散播谣言,欺骗、恐吓群众,致使街巷冷落,十室九空。红四军官兵进驻宁洋城后,提起浆糊桶,四处刷标语、贴布告,宣传红军宗旨。
当时红四军一名战士要把布告贴到行人必经的桥亭上,可他不够高。正着急间,身后伸来一双大手,拎起布告上角唰唰两下,就把一大张布告平平整整地张贴在桥亭的木板上。小战士回头一看,正是朱德军长。
至今,当地群众中还流传着红军的很多故事——红军战士不进民房,只住在破旧的礼拜堂内;瓜棚下的白葫芦被割了,藤蒂上却扎着闪亮的银元;小杂货铺缺了盒火柴,柜台上却留下三个铜板……朱德军长教育干部战士,严格执行毛委员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用自己的行动来践行布告的宗旨。
熊熊的革命火种在宁洋城畔播下。1927年间,宁洋已有农会组织。到了1929年,宁洋的中村、黄山、罗坑等村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又相继成立了县工会、县农会、县少年先锋队等革命群团组织,为开展革命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1934年4月,红九团前往宁洋,在(龙)岩连(城)宁(洋)建立了纵横三百余里、有四五万人口的游击根据地。
今天,宁洋古桥上重新雕刻了“红四军布告”石牌,像前进的路标,屹立在红军飞身跨越的桥头,激励人们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脚印,向新的征途迈进。
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共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