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我材:《一师亦友》对话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吴刚





我特别珍惜在舞台上
诠释一个角色,
诠释一部戏。
能够走到今天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坚守这份阵地,
这是我的初衷。
———吴刚

从《潜伏》里的“笑面虎”陆桥山,到《铁人》中粗犷朴实的王进喜,再到《人民的名义》里,爱炸毛的“达康书记”,和《庆余年》里神秘、深沉,喜怒不形于色的陈萍萍,北京人艺的演员吴刚塑造了这些令人过目不忘的角色,被称为真正的实力派。一位演员是怎么做到这样“千剧千面”的?在他眼中,“演员”和“明星”又有怎样的不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近演艺圈的“老戏骨”吴刚。
格林渥:吴刚这小子还行,让他来
作为北京人艺外国戏的经典,《哗变》讲述了二战期间,美国“凯恩号”战舰在执行战斗任务时发生了一起自下而上的哗变事件。吴刚在剧中饰演律师格林渥,他需要为引发哗变事件的“主谋”在法庭公开辩护。与其它场景、情节变化丰富的剧不同,这部话剧是以纯对话的方式去推动情节发展,作为被告律师的格林渥,面对7位风格迥异的原告证人,巧舌如簧,引领全剧节奏,在他的步步为营下,主谋最终被宣判无罪。
这一角色对演员来说既是挑战,又非常过瘾,吴刚与他的缘分可谓一波三折:1988年,翻译家英若诚引进并翻译了美国著名话剧《哗变》,正当话剧即将上演,饰演格林渥的任宝贤忽然失声了。剧院让吴刚替补,当吴刚用一个星期就把格林渥所有的台词全部背了下来,包括大量难度极大的辩护台词,任宝贤又恢复了声音。直到18年后,吴刚才再次拿到了“格林渥律师”这个角色。
达康书记:我想给他设计一个不一样的发型
从话剧舞台到影视荧屏,在多年从业经历中,吴刚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角色。其中最“出圈”的作品可以说是《人民的名义》里的李达康:那个梳着小寸头、永远一身西服的市委书记。有人评论:达康书记一个眼神便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演技。为了演好“达康书记”,吴刚理了一个寸头,虽然被妻子岳秀清吐槽了很久,但他坚持认为那个寸头适合人物。果不其然,“达康书记”凭借着一副朴素的人民公仆形象,一举出圈。
陈萍萍:我躺在榻上,在动中我要把台词说出来
《庆余年》中的陈萍萍一角,大部分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称他为“暗夜之王”、“顶级阴谋家”:在大部分剧情中,他总是克制隐忍,将感情深藏在心底,运筹帷幄,默默引导和扶持男主角范闲走上正途。 提到对陈萍萍的塑造和演绎,吴刚直言这个角色让他演得“特别过瘾”。他说自己平时演戏有一个习惯,必须走进这个人物,把自己代入到角色里,了解他的生活背景,了解他的人物关系,把这些梳理得清清楚楚,然后调动自己过往的经验、知识,去想象这个人的行为举止、他对每件事的反应是怎样的。但演陈萍萍这个人物最大的难度是,“他其实离我们很远,可以说是一个来自异世界的人物,这我也没法代入啊。所以我只能做很多功课,要熟读原著小说,同时也跟编剧交流,尽量把他的细节想明白,脑子里一遍遍地过。”
从话剧舞台到影视荧屏,吴刚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角色。在与吴刚的交谈中你可以感受到,即使在演艺道路上早已“身经百战”,在面对每一场戏、每一个角色时他仍然葆有着敬畏、敬业的初心。低调、严谨地对待自己的每一个角色,平静之下深藏着坚韧的定力,吴刚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何谓“演员”。


拍摄花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