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蒸湘区七旬老人一站3年坚守路口疏导交通_北京时间

衡阳蒸湘区七旬老人一站3年坚守路口疏导交通

)  3月14日一大早,家住蒸湘区太平二社区的72岁老人刘魁成就起床了,洗漱收拾完,7点半之前,他已经站到了蒸湘区实验小学前的太平路口处,指挥来往的车辆有序通行。

衡阳蒸湘区七旬老人一站3年坚守路口疏导交通

  (戴上红袖章,身穿红马甲,刘魁成老人在太平路口一站就是三年,成为一道暖人的风景。)

  3月14日一大早,家住蒸湘区太平二社区的72岁老人刘魁成就起床了,洗漱收拾完,7点半之前,他已经站到了蒸湘区实验小学前的太平路口处,指挥来往的车辆有序通行。他不是交警,也不是学校工作人员,但是每天拥堵高峰期,在这个路口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寒来暑往,他已经义务参与交通疏导近3年了,一件红马甲、一个红袖章、一声声专注的交通疏导、一个个有力的指挥手势,共同组成了这个路口一道独特的风景,温暖了来来往往的无数人。

  坚守"上班"三年风雨无阻

  “自从太平二社区启动‘三清三建’工作后,小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路口,早晚高峰期总是拥堵,还出过不少事故,我就想过来帮忙疏导一下。”刘魁成告诉记者,最初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孩子上学别迟到,大人上班别耽搁,反正自己也闲着,能给大家帮点忙也不错。不曾想,这一“帮”,就是3年。“车子停下,让行人先过”、“直行的车请停一下,让转弯的(车辆)走一些”……随着老人专注的疏导,不宽的路面,虽然车辆和行人较多,通行却井然有序。直到8点半,交通早高峰过去,老人才安心“下班”。记者了解到,太平路蒸湘区实验小学路段不长,仅50多米,却是学校数千师生以及周边数百户住户出入的必经之路。蒸湘区实验小学副校长肖凌志告诉记者,学校共有50多个班、2800余名学生,一墙之隔的实验中学也有学生近3000名,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加上前来接送的家长,经常出现数千人挤得水泄不通的场面。为此,学校只好采取分年级、分时段进行错峰放学,“即使这样,交通安全压力也非常大,幸好有刘爷爷的无私奉献,我们学校门口近三年来没有出过大的安全事故。”早上7:40到8:15,中午11:40到12:20,下午1:50到2:20,以及下午3:40到4:15,是刘魁成给自己定下的“上班”时间。在1000多个日子里,只要孩子上学,他都会准时守在路口,义务协助交警指挥劝导交通,风雨无阻。

  出手:三年救下三个小孩

  刘魁成不仅成了数千师生和周边居民们口里的“活雷锋”,也是不少过往市民和司机心中的“定心丸”。“要是没有刘爷爷,我可能躺在医院里了!”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郑阳滢潞告诉记者,去年12月的一天,她赶着去学校,快速横穿马路时又没注意看两边,刚好一辆小车由西往东行驶过来,眼看悲惨一幕就要发生,幸好刘魁成及时上前一步,把小滢潞一把拉了过来,车子与他擦身而过。“小孩和小车司机当时都懵了,冷汗直冒,幸好刘爷爷出手及时……”交警周红伟在远处看到了当时惊险一幕,在对司机和小孩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对老人的行为由衷敬佩。这并不是刘魁成第一次出手。三年来,他先后出手救下三个小孩,让蒸湘区实验小学的师生们很是感动,学校也曾提出要给刘魁成一些报酬,但都被刘魁成婉言谢绝:“这都是我该做的。”“在路上的时间长了,好多人都认识我了,还跟我打招呼,道声‘师傅辛苦了’,孩子见了我都会叫声‘刘爷爷好’……”刘魁成说,这话听得让人暖心,干起来心情特愉快。

  欣慰:得到越来越多人理解

  然而,随着年龄渐长,如今72岁的刘魁成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威胁着他的身体健康。有一次,他在执勤时不慎被一辆“摩的”挂了一下,当时不觉得怎么痛,后来腿肿得裤子都穿不了,不得不在家休养,这也是他三年来唯一一次“缺岗”。虽然身在家中,但他心中始终牵挂孩子们,三天后的清晨,他又拄着拐杖“上岗”了……“助人者,人恒助之”,刘老的身体状况牵动着每个太平二社区人的心:每当刘魁成“执勤”的时候感到累了,一旁的小卖店老板会搬条凳子给他歇歇脚,下雨、下雪天有人给他送伞;实验小学家长委员会特意派出家长,每天轮流跟着老刘一道“执勤”。最让刘老感到欣慰的是,他的付出与坚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越来越多的的人前来相助,太平路也一天比一天畅通。他希望开车的朋友能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的朋友走斑马线。这样,道路交通才能每天有序、畅通。

  讲述:

  妻子:自家的孩子没时间接送,干脆送去了日托中心“刚开始,我其实并不支持他上这个‘班’。”妻子冯时麦告诉记者,老两口一个孙子一个外孙都在读书,平时都跟着老人住在一起。“但是,他自从‘上班’以后,每天风雨无阻保护别人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没时间接送,干脆送去了日托中心……”自从上次老刘受伤后,冯时麦没少跟老刘唠叨,劝他别干了。“但他总是闲不住,没过多久又坚持‘上岗’了。”儿子:父亲能够快乐地坚持做一件事情,我们都支持“父亲能够快乐地坚持做一件事情,我们都支持。”老人的儿子刘伟称,父亲一直是他们的骄傲。3年来,父亲一直专注地做着义务交通劝导员,而且做得很开心,他们也很高兴。“我们一家也从行动上支持父亲。”刘伟说,他们一家人开车外出时,都格外遵守交规,多年来没一次违章记录,“这都是受父亲的影响。”

  来源:衡阳日报记者:刘思远(文)周琪(图)/通讯员:龙盘

衡阳蒸湘区七旬老人一站3年坚守路口疏导交通

)  3月14日一大早,家住蒸湘区太平二社区的72岁老人刘魁成就起床了,洗漱收拾完,7点半之前,他已经站到了蒸湘区实验小学前的太平路口处,指挥来往的车辆有序通行。

衡阳蒸湘区七旬老人一站3年坚守路口疏导交通

  (戴上红袖章,身穿红马甲,刘魁成老人在太平路口一站就是三年,成为一道暖人的风景。)

  3月14日一大早,家住蒸湘区太平二社区的72岁老人刘魁成就起床了,洗漱收拾完,7点半之前,他已经站到了蒸湘区实验小学前的太平路口处,指挥来往的车辆有序通行。他不是交警,也不是学校工作人员,但是每天拥堵高峰期,在这个路口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寒来暑往,他已经义务参与交通疏导近3年了,一件红马甲、一个红袖章、一声声专注的交通疏导、一个个有力的指挥手势,共同组成了这个路口一道独特的风景,温暖了来来往往的无数人。

  坚守"上班"三年风雨无阻

  “自从太平二社区启动‘三清三建’工作后,小区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路口,早晚高峰期总是拥堵,还出过不少事故,我就想过来帮忙疏导一下。”刘魁成告诉记者,最初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孩子上学别迟到,大人上班别耽搁,反正自己也闲着,能给大家帮点忙也不错。不曾想,这一“帮”,就是3年。“车子停下,让行人先过”、“直行的车请停一下,让转弯的(车辆)走一些”……随着老人专注的疏导,不宽的路面,虽然车辆和行人较多,通行却井然有序。直到8点半,交通早高峰过去,老人才安心“下班”。记者了解到,太平路蒸湘区实验小学路段不长,仅50多米,却是学校数千师生以及周边数百户住户出入的必经之路。蒸湘区实验小学副校长肖凌志告诉记者,学校共有50多个班、2800余名学生,一墙之隔的实验中学也有学生近3000名,每到上学、放学的时候,加上前来接送的家长,经常出现数千人挤得水泄不通的场面。为此,学校只好采取分年级、分时段进行错峰放学,“即使这样,交通安全压力也非常大,幸好有刘爷爷的无私奉献,我们学校门口近三年来没有出过大的安全事故。”早上7:40到8:15,中午11:40到12:20,下午1:50到2:20,以及下午3:40到4:15,是刘魁成给自己定下的“上班”时间。在1000多个日子里,只要孩子上学,他都会准时守在路口,义务协助交警指挥劝导交通,风雨无阻。

  出手:三年救下三个小孩

  刘魁成不仅成了数千师生和周边居民们口里的“活雷锋”,也是不少过往市民和司机心中的“定心丸”。“要是没有刘爷爷,我可能躺在医院里了!”实验小学二年级学生郑阳滢潞告诉记者,去年12月的一天,她赶着去学校,快速横穿马路时又没注意看两边,刚好一辆小车由西往东行驶过来,眼看悲惨一幕就要发生,幸好刘魁成及时上前一步,把小滢潞一把拉了过来,车子与他擦身而过。“小孩和小车司机当时都懵了,冷汗直冒,幸好刘爷爷出手及时……”交警周红伟在远处看到了当时惊险一幕,在对司机和小孩进行教育的同时,也对老人的行为由衷敬佩。这并不是刘魁成第一次出手。三年来,他先后出手救下三个小孩,让蒸湘区实验小学的师生们很是感动,学校也曾提出要给刘魁成一些报酬,但都被刘魁成婉言谢绝:“这都是我该做的。”“在路上的时间长了,好多人都认识我了,还跟我打招呼,道声‘师傅辛苦了’,孩子见了我都会叫声‘刘爷爷好’……”刘魁成说,这话听得让人暖心,干起来心情特愉快。

  欣慰:得到越来越多人理解

  然而,随着年龄渐长,如今72岁的刘魁成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多年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威胁着他的身体健康。有一次,他在执勤时不慎被一辆“摩的”挂了一下,当时不觉得怎么痛,后来腿肿得裤子都穿不了,不得不在家休养,这也是他三年来唯一一次“缺岗”。虽然身在家中,但他心中始终牵挂孩子们,三天后的清晨,他又拄着拐杖“上岗”了……“助人者,人恒助之”,刘老的身体状况牵动着每个太平二社区人的心:每当刘魁成“执勤”的时候感到累了,一旁的小卖店老板会搬条凳子给他歇歇脚,下雨、下雪天有人给他送伞;实验小学家长委员会特意派出家长,每天轮流跟着老刘一道“执勤”。最让刘老感到欣慰的是,他的付出与坚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越来越多的的人前来相助,太平路也一天比一天畅通。他希望开车的朋友能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的朋友走斑马线。这样,道路交通才能每天有序、畅通。

  讲述:

  妻子:自家的孩子没时间接送,干脆送去了日托中心“刚开始,我其实并不支持他上这个‘班’。”妻子冯时麦告诉记者,老两口一个孙子一个外孙都在读书,平时都跟着老人住在一起。“但是,他自从‘上班’以后,每天风雨无阻保护别人的孩子,自家的孩子没时间接送,干脆送去了日托中心……”自从上次老刘受伤后,冯时麦没少跟老刘唠叨,劝他别干了。“但他总是闲不住,没过多久又坚持‘上岗’了。”儿子:父亲能够快乐地坚持做一件事情,我们都支持“父亲能够快乐地坚持做一件事情,我们都支持。”老人的儿子刘伟称,父亲一直是他们的骄傲。3年来,父亲一直专注地做着义务交通劝导员,而且做得很开心,他们也很高兴。“我们一家也从行动上支持父亲。”刘伟说,他们一家人开车外出时,都格外遵守交规,多年来没一次违章记录,“这都是受父亲的影响。”

  来源:衡阳日报记者:刘思远(文)周琪(图)/通讯员:龙盘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