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轮山区搬迁年内完成_北京时间

走进现如今的西沟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画卷。青砖青瓦的院子错落有致,村里的主干道宽敞平坦,清澈的水渠倒映着墙壁上关于满族文化的介绍。

走进现如今的西沟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画卷。青砖青瓦的院子错落有致,村里的主干道宽敞平坦,清澈的水渠倒映着墙壁上关于满族文化的介绍。

北京市第三轮山区搬迁年内完成

A- A+ 2017-06-11 13:20:39  北京晨报  4321次浏览 

  在今年国家民委命名的第二批少数民族村寨中,怀柔区长哨营乡西沟村榜上有名。谁能想到,五年前这还是一个被地质灾害困扰的村庄。2012年以来,西沟村以打造“京北满族特色第一村”为目标,全面启动了新农村整建制搬迁工程。截至目前,全村涉及165户新民居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全村村民喜迁新居,冬暖夏凉、宽敞亮堂的新居让村民的幸福感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搬离整天提心吊胆的老村子

  走进现如今的西沟村,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的画卷。青砖青瓦的院子错落有致,村里的主干道宽敞平坦,清澈的水渠倒映着墙壁上关于满族文化的介绍。西沟村书记彭明坤告诉北京晨报记者,西沟村是满族村,75%以上是满族,如今村里的民居是具有满族传统建筑特色的三合院,既保留了传统的满族民居建筑元素,又充分满足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五年前的情况与现在完全不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库,听上去西沟的地理位置让人颇为向往。但实际上,处于村庄上游的西沟水库一直是影响村民正常生活的“定时炸弹”。每到汛期,水库就会对村民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村里没有蓄洪道,水一大沿着街道就往下流,村民整天提心吊胆,有点积蓄的人家都相继搬离了西沟村。

  彭明坤告诉北京晨报记者,2012年之前村里共有153处院,大多数是低矮的石头房,有的甚至是土坯房,其中60%以上都建于1980年以前,2000年以后仅有7处新建住宅。“都是老房子,可以说是相当破烂”。对于西沟村村民来说,2012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西沟村实施整建制搬迁工程,从而彻底改变了村庄的面貌。

  开始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新生活

  搬迁只是好日子的开始,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能致富”。搬迁后的西沟村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增收。

  彭明坤介绍说,为了打造“京北满族第一村”,新村建设在“满族特色”四个字上做了不少文章。首先是满族特色建筑,新民居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都大量参考满族民居特色,新村犹如一个还原了的满族村寨。此外,村里专门请来专家培训如何制作“二八席”、“豆腐宴”、满族小吃等特色食品。撞拐、二魁摔跤……彭明坤召集村里的年轻人,排练起这些传统的满族特色体育项目。如今,民俗生态旅游成为拥有360多年满族文化底蕴的西沟正黄旗文化新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全村已有十几户民俗接待户。

  数字的变化可以看出西沟村的发展。2016年,西沟村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300万元,较2015年1900万元增长21%,实现人均劳动所得22044元,较2015年18600元增长19%,在全乡中位居前列,达到并超过了全区发展水平。

  全市十万山村居民已搬入新村

查看原文
责任编辑:李拉迪(FZ040)
评论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