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静有4个妹妹,这在熟悉她的同事间不算秘密,可姐儿五个长得一点都不像,一直让同事们觉得很奇怪。

于文静有4个妹妹,这在熟悉她的同事间不算秘密,可姐儿五个长得一点都不像,一直让同事们觉得很奇怪。
于文静有4个妹妹,这在熟悉她的同事间不算秘密,可姐儿五个长得一点都不像,一直让同事们觉得很奇怪。
人民的好民警
于文静,女,34岁,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务保障处科长。曾获2009年11月分局嘉奖,2010年分局优秀复转军人,2012年通州区道德模范,同年获文明办"孝老爱亲好人"称号。作为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公安分局的一名普通民警。她没有感天动地的壮举,没有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却在姥姥去世后,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毅然挑起老人留下的重担——照顾老人收养的4名孤儿,从2003年起一直照顾至今……
于文静有4个妹妹,这在熟悉她的同事间不算秘密,可姐儿五个长得一点都不像,一直让同事们觉得很奇怪。虽说是表妹,可对这些妹妹,于文静一点儿也不像姐姐,更像个妈妈。"她每次去超市、商场买东西、衣服,都是一买好几份,自己反倒不怎么买。"同事说:"这个姐姐对表妹真大方。"
对"表妹"们的体贴、疼爱,在同事眼中已经超出了亲戚间的关心。妹妹们的情绪波动,有时也让她心事重重,这让同事更加难以理解,"孩子不懂事还有他们爹妈呢,你跟着着啥急?"每次同事这样劝她,她都沉默不语,"对亲戚家的孩子这么负责的还真少。"同事有些纳闷。直至去年,因为要帮妹妹们找工作,她终于对同事袒露实情:妹妹们是姥姥在世时收养的弃婴,2003年姥姥去世后,当时还未婚的她,接过了姥姥留下来的担子,边读研究生边照顾当时最大16岁,最小只有13岁的4个妹妹一直至今。
"太不可思议了。"知道了真相,同事对于文静深表敬佩,二话不说,找朋友、托关系,许多认识、不认识她的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在大家的努力下,妹妹们各自都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姥姥离世外孙女"接棒"——"妹妹们没了'天',我得为她们再撑起一片天。"于文静的老家在山东一座小城市,姥姥因为收养弃婴,成了当地的名人。老人没有生活来源,家里子女也家庭条件有限,自顾不暇。老人靠卖花养大了4个妹妹。
于文静从小看着姥姥像照顾亲孙女一样,把还是婴儿的4个妹妹带大,从心里觉得姥姥是个了不起的人。由于家里没钱供她上大学,她选择了军校,"管吃住穿,还发钱。"这是她当初报考的主要原因。在军校时,一个月有115元的津贴,于文静平时除了用于正常开销,其余一分钱不花,尽量攒下来。每年回家过年,都用攒的钱给妹妹们买够一学期用的洗衣粉、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在女孩子最爱美的年纪,她一直穿着学校发的衣服,很少给自己买。成绩优异的她考上研究生,月津贴也多了,一个月900多元。钱多了,她却更加节俭,因为除了生活必需品,她可以给妹妹们买漂亮衣服了。2003年,姥姥生病入院,手术费差1000元,家里实在凑不出来,打电话告诉了她。可她钱还没有邮到,姥姥就过世了。"就差一千元。"提起这件事,至今她仍然愧疚万分,每次都控制不住哽咽。回老家奔丧时,妹妹们看见她哭着说:"姐,世界上最疼我们的人走了。"泪水模糊了她的视线,但妹妹无助的表情,却烙在了心里。"我从那时突然觉得,妹妹们没了'天',我得为她们再撑起一片天。"通过相亲,于文静认识了比她大12岁的现任老公,起初,因为年龄相差太悬殊,这位来自通州的小伙,并没有走进她的心里,但对方的朴实、建议、无私打动了她。一个月后,他们结婚了。婚后,于文静与爱人一起,为妹妹们撑起来一片天空,小到几百元的生活费,大到一年近万元的学费,爱人从不计较,"该花的就花"。是爱人常说的话。
妹妹们学历不高,于文静为她们找工作费了不少劲,可是仍然不能让他们满意,满足不了他们快速致富的希望。于文静虽然着急,可她理解她们希望尽快成为姐夫那样的人的愿望,当其中的3个姐妹提出要做生意时,她不顾身边善意的提醒,忽略了妹妹们能力参差不齐,想法存在差异的种种问题,投入近10万元,费尽心力的为他们支起了一摊生意,虽然最后仍是以失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