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是情人节,“在水一方”是这里?_北京时间

“七夕”不是情人节,“在水一方”是这里?

七月七鹊桥仙会,又是一年“七夕”情人节。作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您可知道,在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与礼县对于“七夕”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这里保存着完整的“七夕节”或者应该更加确切地说是“乞巧节”的文化传统,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是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七夕”不是情人节,“在水一方”是这里?

“七夕”不是情人节,“在水一方”是这里?

七月七鹊桥仙会,又是一年“七夕”情人节。作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您可知道,在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与礼县对于“七夕”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这里保存着完整的“七夕节”或者应该更加确切地说是“乞巧节”的文化传统,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是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七夕”不是情人节,“在水一方”是这里?

“七夕”不是情人节,“在水一方”是这里?

A- A+ 2017-08-28 12:31:55  新华网  1782次浏览 

网络图片

七月七鹊桥仙会,又是一年“七夕”情人节。作为古老的传统节日,您可知道,在甘肃省东南部的西和县与礼县对于“七夕”有着不一样的理解?这里保存着完整的“七夕节”或者应该更加确切地说是“乞巧节”的文化传统,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民俗程式保留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是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

“在水一方”是这里

“乞巧”是秦人古老遗风,从早期秦人对女性的崇拜仪式,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演变,形成了流传至今并盛行于西汉水上游甘肃陇南西和县与礼县一带,辐射陇南全境的乞巧风俗。

农历七月初一前夜,西和县和礼县的多个乡村人声鼎沸,女性们用传承千年的古老程式,迎请巧娘娘的降临。在西汉水上游,人们尊称善织云锦天衣的织女为巧娘娘,乞巧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程式,乞求巧娘娘赐予人类聪慧、灵巧和如愿配婚、生活幸福美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古老《诗经》的美丽词句吟唱至今。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赵逵夫研究认为,“在水一方”是指西汉水。

陇南乞巧是一种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岁时节令活动,以西和乞巧最具代表性。陇南的乞巧民俗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阶段和十二项祭祀仪式。2006年12月,西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七夕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这里的女性就放下手里的农活,一番梳洗打扮后,身着盛装走出家门,来到村口,用歌声把巧娘娘迎到坐堂。接下来的七天里,这里的女人们将连日歌舞,并且到相邻的村子互相演唱,直到七夕。

不同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查看原文
责任编辑:李晓(FZ039)
评论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