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游水能捕捞 仿真龟太逼真了_北京时间

这件航行器外貌和乌龟极其相似,下水后四只脚划水,可前行后退左右拐弯,还可以潜入水底,用机械手进行捕捞。

研究海龟的运动方式,运用3D打印等科技进行制作,学生发明设计的"仿真龟"既能像乌龟一样在水中来去自由,还能完成探测、捕捞等工作。

3D打印制作龟壳隐蔽性好可考虑用于军事探测

昨日,第六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上午的比赛中,一件"仿真海龟"水下航行器引起关注并获得评委的好评。

这件航行器外貌和乌龟极其相似,下水后四只脚划水,可前行后退左右拐弯,还可以潜入水底,用机械手进行捕捞。在乌龟的头部装有一个摄像头,能够清楚捕捉到前方水底的状况,后方电脑可实时查看。

该作品的设计者、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航海专业大三学生袁广宇说,他们设计水下航行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潜入深度,二是摆脱传统水下机器人螺旋桨的噪音问题。经过查阅资料,他们发现海龟最为合适,于是他们研究了海龟的运动方式并进行技术模拟,基本可以模仿海龟的"扑翼划水",这种运动方式噪音很小,隐蔽性好,探测时不会受到干扰。为了加强其隐蔽性,做得像很有必要,于是他们对龟壳等关键部位进行了设计,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逼真的龟壳。

" 建议你们去珠海学习一下无人艇和无人船的设计制造。"昨日,评委老师对这一作品关注较高,建议学生从其作品仿真度、载荷、推进效率等方面再进行改进,同时提出这款作品可以考虑用于军事探测。

登冰航行器代替科考人员登浮冰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学生陈宏博带来了"烛龙号"登冰航行器,该作品拟代替科考人员登浮冰,从而保证科考人员的安全。该航行器前面有两个轮子,可以完成从水中登上浮冰的动作,后面的螺旋桨提供动力将其托上去,设计有水袋和水泵,登浮冰时抽出水袋中的水减轻重量,需要潜入水中再进行注入。

" 实践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改进的过程。"陈宏博说,他和同学们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作品,作品需要的知识包括材料学、力学及加工工艺。他们在制作时发现,如何防水是个问题,刚开始用了密封圈,但效果并不好,后来就换成了防水泥和704胶水。而对于上浮下潜利用的水袋工作原理,他觉得还有改进空间。

成熟作品可获得风投同时进行成果转化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最高层次、规模与覆盖面最大的赛事。比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工信部指导,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承办。

负责此次比赛总协调的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党委副书记蒲传新介绍,大赛共有六个大项,一是"创意设计",包括航行器的外观、功能、目标探测能力;二是"航行器设计与制作",水面航行器主要考察其航速、过障碍物,水下航行器主要考察其抓取物的敏感度和水下摄像;三是"帆船竞速",用鼓风器模拟海风,要求帆船在最短时间内跑完全程;其次是"舰船模型智能航行"、"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及"船模竞速赛"。

蒲传新介绍,本次比赛邀请的评委都是中国造船行业的大师级专家,他们完全以行业标准对作品进行评判和专业指导,同时,学生们的创意也会给他们以启发,进而转化为技术成果。同时,比赛还邀请了风投公司,进行"新苗扶持",如果看中学生作品,可进行投资支持,对于成熟的作品会直接购买,进而进行成果转化。

据了解,本次大赛共收到40所院校的431件作品报名参赛,参赛高校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众多高校。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摄影 赵彬

这件航行器外貌和乌龟极其相似,下水后四只脚划水,可前行后退左右拐弯,还可以潜入水底,用机械手进行捕捞。

研究海龟的运动方式,运用3D打印等科技进行制作,学生发明设计的"仿真龟"既能像乌龟一样在水中来去自由,还能完成探测、捕捞等工作。

3D打印制作龟壳隐蔽性好可考虑用于军事探测

昨日,第六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上午的比赛中,一件"仿真海龟"水下航行器引起关注并获得评委的好评。

这件航行器外貌和乌龟极其相似,下水后四只脚划水,可前行后退左右拐弯,还可以潜入水底,用机械手进行捕捞。在乌龟的头部装有一个摄像头,能够清楚捕捉到前方水底的状况,后方电脑可实时查看。

该作品的设计者、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航海专业大三学生袁广宇说,他们设计水下航行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潜入深度,二是摆脱传统水下机器人螺旋桨的噪音问题。经过查阅资料,他们发现海龟最为合适,于是他们研究了海龟的运动方式并进行技术模拟,基本可以模仿海龟的"扑翼划水",这种运动方式噪音很小,隐蔽性好,探测时不会受到干扰。为了加强其隐蔽性,做得像很有必要,于是他们对龟壳等关键部位进行了设计,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逼真的龟壳。

" 建议你们去珠海学习一下无人艇和无人船的设计制造。"昨日,评委老师对这一作品关注较高,建议学生从其作品仿真度、载荷、推进效率等方面再进行改进,同时提出这款作品可以考虑用于军事探测。

登冰航行器代替科考人员登浮冰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学生陈宏博带来了"烛龙号"登冰航行器,该作品拟代替科考人员登浮冰,从而保证科考人员的安全。该航行器前面有两个轮子,可以完成从水中登上浮冰的动作,后面的螺旋桨提供动力将其托上去,设计有水袋和水泵,登浮冰时抽出水袋中的水减轻重量,需要潜入水中再进行注入。

" 实践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改进的过程。"陈宏博说,他和同学们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件作品,作品需要的知识包括材料学、力学及加工工艺。他们在制作时发现,如何防水是个问题,刚开始用了密封圈,但效果并不好,后来就换成了防水泥和704胶水。而对于上浮下潜利用的水袋工作原理,他觉得还有改进空间。

成熟作品可获得风投同时进行成果转化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是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最高层次、规模与覆盖面最大的赛事。比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工信部指导,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承办。

负责此次比赛总协调的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党委副书记蒲传新介绍,大赛共有六个大项,一是"创意设计",包括航行器的外观、功能、目标探测能力;二是"航行器设计与制作",水面航行器主要考察其航速、过障碍物,水下航行器主要考察其抓取物的敏感度和水下摄像;三是"帆船竞速",用鼓风器模拟海风,要求帆船在最短时间内跑完全程;其次是"舰船模型智能航行"、"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及"船模竞速赛"。

蒲传新介绍,本次比赛邀请的评委都是中国造船行业的大师级专家,他们完全以行业标准对作品进行评判和专业指导,同时,学生们的创意也会给他们以启发,进而转化为技术成果。同时,比赛还邀请了风投公司,进行"新苗扶持",如果看中学生作品,可进行投资支持,对于成熟的作品会直接购买,进而进行成果转化。

据了解,本次大赛共收到40所院校的431件作品报名参赛,参赛高校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众多高校。

华商报记者 赵瑞利 摄影 赵彬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