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个铭文书写了中山国的辉煌_北京时间

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陆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大型陵墓,而确定这些陵墓为中山国的证据,就是出土于大墓中的青铜器铭文,即"--中山王铁足大铜鼎、夔龙饰刻铭铜方壶、胤嗣刻铭铜圆壶。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陆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大型陵墓,而确定这些陵墓为中山国的证据,就是出土于大墓中的青铜器铭文,即"中山三器"--中山王铁足大铜鼎、夔龙饰刻铭铜方壶、胤嗣刻铭铜圆壶。

填补史籍的空白

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有为中山国立传,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在如今流传下来的史籍中,关于中山国的记载虽然不少,但却非常凌乱。这个王国的王族世系等内容,在两千多年中从来没有一个准确的、正面的描述。直到"中山三器"的出土。

" 中山三器"每一件的器身上都刻有长篇铭文。其中大鼎上刻有77行469字,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战国时期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方壶上刻有40行450字,圆壶刻有59行182字。三器共计1101个字。

这些铭文清晰地指明了出土墓主人的身份--中山王 ,也清晰地列出了历代中山王谥号--文武桓成。从铭文的记载,与流传下来的史籍相互对照,历史学家们第一次列出了中山国王族世系。

从史籍中没有任何记载的中山文公,到中山武公、桓公、成公,加上墓主人王 、铭文中提到的王 以及史籍中的王尚,中山国七代君王的谱系清晰可见。

青铜铭记的辉煌

" 中山三器"中除提到中山王世系之外,还记载了中山国历史上一件大事--伐燕大胜。

公元前314年,中山相邦司马赒帅师伐燕并取得大胜。这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燕国"子之之乱"引起的。铭文中提到燕王子哙"不分大义,不告诸侯,而臣主易位,以内绝昭公之业,废其先王之社稷",这种违背了当时社会道德准则的事件引起了齐国等诸侯国的不满。以齐国为主的军队,以讨伐子之匡扶正义的旗号发兵攻燕。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山国也同时出兵燕国。并一举攻下了燕国数十座城池,燕国几乎亡国。同时中山国收缴了燕国大量吉金,用这些战利品铸造了"中山三器",王 、司马赒这次君臣的功绩,也被永远地镌刻在了青铜器身上,流传了下来。(柴婷婷)

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陆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大型陵墓,而确定这些陵墓为中山国的证据,就是出土于大墓中的青铜器铭文,即"--中山王铁足大铜鼎、夔龙饰刻铭铜方壶、胤嗣刻铭铜圆壶。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世纪70年代,在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陆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大型陵墓,而确定这些陵墓为中山国的证据,就是出土于大墓中的青铜器铭文,即"中山三器"--中山王铁足大铜鼎、夔龙饰刻铭铜方壶、胤嗣刻铭铜圆壶。

填补史籍的空白

司马迁的《史记》中并没有为中山国立传,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在如今流传下来的史籍中,关于中山国的记载虽然不少,但却非常凌乱。这个王国的王族世系等内容,在两千多年中从来没有一个准确的、正面的描述。直到"中山三器"的出土。

" 中山三器"每一件的器身上都刻有长篇铭文。其中大鼎上刻有77行469字,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战国时期字数最多的一篇铭文。方壶上刻有40行450字,圆壶刻有59行182字。三器共计1101个字。

这些铭文清晰地指明了出土墓主人的身份--中山王 ,也清晰地列出了历代中山王谥号--文武桓成。从铭文的记载,与流传下来的史籍相互对照,历史学家们第一次列出了中山国王族世系。

从史籍中没有任何记载的中山文公,到中山武公、桓公、成公,加上墓主人王 、铭文中提到的王 以及史籍中的王尚,中山国七代君王的谱系清晰可见。

青铜铭记的辉煌

" 中山三器"中除提到中山王世系之外,还记载了中山国历史上一件大事--伐燕大胜。

公元前314年,中山相邦司马赒帅师伐燕并取得大胜。这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燕国"子之之乱"引起的。铭文中提到燕王子哙"不分大义,不告诸侯,而臣主易位,以内绝昭公之业,废其先王之社稷",这种违背了当时社会道德准则的事件引起了齐国等诸侯国的不满。以齐国为主的军队,以讨伐子之匡扶正义的旗号发兵攻燕。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山国也同时出兵燕国。并一举攻下了燕国数十座城池,燕国几乎亡国。同时中山国收缴了燕国大量吉金,用这些战利品铸造了"中山三器",王 、司马赒这次君臣的功绩,也被永远地镌刻在了青铜器身上,流传了下来。(柴婷婷)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