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小助手的"侦查"之旅--750千伏拉官线易覆冰区段排查小记_北京时间

大清早,笔者便跟随该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管理专责胡奇出发了,今天他要带着输电检修中心无人机班人员邢政、王磊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对750千伏官拉线易覆冰区段进行悬停巡视。

青海新闻网讯 4月12日,天阴沉沉的,经历了一晚上的落雪,西宁周边地区都披上了白色的大衣,这让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输电专业人员更加忧心忡忡。

大清早,笔者便跟随该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管理专责胡奇出发了,今天他要带着输电检修中心无人机班人员邢政、王磊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对750千伏官拉线易覆冰区段进行悬停巡视。

“晚上就听见落雪的声音,担心的一夜未睡好,好在今天的气温并不低,这是个好兆头”,看着一路上天气由阴转晴,负责人胡奇的脸由阴转晴,终于松了口气。

无人机操作能手邢政则为笔者介绍起了今天的云端小助手——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小家伙机身轻巧,可以飞到塔头高度对架空线路的导线、绝缘子、金具等地面难以观测到的地方悬停拍照,并通过分析地面图像,快速判断故障点,免除了人工登塔检查。这有效避免了各种危险,能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为线路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大约两个钟头,胡奇、邢政、王磊便到达了位于贵德县尕让乡关加村的江拉林场。这里海拔2800米,具有明显的高原气候特征,山梁上野生的松树披上了厚厚的冰溜子,山梁间的洼地上干枯的梭梭草裹上了雪被子。一下车,一股冷气扑面而来,巡视人员禁不住打了个寒战。胡奇戴上棉安全帽,迅速整理好工具包,带上照相机、望远镜、红外测温仪。王磊和邢政收拾好家伙事儿,带上无人机旋翼、电池、巡线记录本,向位于风口处的聂家梁走去,开始了一天的覆冰排查工作。他们今天要利用无人机排查完750千伏官拉线94号至97号铁塔。

胡奇一脚踩出去,雪已没过脚踝。巡视人员相互搀扶,一步三滑地来到最高点96号铁塔下,风肆掠的刮过,打在人脸上生疼。

“换作往常,这里总有经幡在风中摇曳,看,因为近来青海骤变的天气,经幡已然结了厚厚的覆冰。”活地图胡奇指着粘在一起的经幡向笔者介绍道。

不远处,气喘吁吁的邢政掏出无人机控制板,王磊拿出无人机,开始进行无人机起飞前的准备。

“旋翼良好,电池电量充足,可以起飞。”完成所有的检查,王磊向邢政喊着话。看到翘起的大拇指手势,王磊两只胳膊托着无人机举过头顶,只听“嗡”的一声,无人机缓缓的离开王磊的手,稳稳的靠近导线,沿着导线向远离96号塔大号侧。邢政紧紧盯着无人机,娴熟的操作着从不同的角度对线路、铁塔绝缘子串进行拍摄,王磊仔细看着回传的视频图片资料,细心的寻找易发生冰闪的故障点。

胡奇也不闲着,拿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无人机的盲区。遇到地形不平的地点,怕风影响寻找故障点的准确性,他索性躺在雪地里进行观察。

飞了大约10分钟,邢政迅速操作收回无人机,王磊紧紧盯着无人机,顺势稳稳的接住。

“一档还没有排查完怎么就回来了,”笔者不解。

“正常情况下,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单次续航时间仅为15至20分钟,但是这里风太大,无人机既要抗风还要拍摄,电池耗电特别快,”邢政一边说一边麻利的更换电池。

到了96号至97号间跨越110千伏李嵩一回109号铁塔的地段,邢政和王磊放慢了速度,仔细观察交叉跨越处的地形地貌和线间距离,用手比划着,确定好位置后,他俩默契的配合进行影像资料采集。

近三个半小时的巡视后,巡视人员们决定歇歇脚。在山间的一块空地上,他们席地而坐,对先前收集的图像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休息片刻,他们戴好棉帽、背起包,继续前进。14时30分,队员们已在雪地里走了4个多小时。胡奇的手指早已僵硬得拿不住巡视记录本,鼻子和眼眶挂满了冰渣,邢政和王磊运动鞋都湿透了,也浑然不知。在巡视完最后一基94号耐张塔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要变天了。

“8块电池的电都耗尽了,好在今天云端小助手的‘侦查’任务已经完成,明天继续下一区段。

“无人机立体巡检较传统人工地面巡检具有效率和质量优势,看,今天的图像给运维人员认定缺陷、分析故障和后期的预防缺陷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是降低巡检人员劳动强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

收拾好行装,一行人向山下走去。

大清早,笔者便跟随该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管理专责胡奇出发了,今天他要带着输电检修中心无人机班人员邢政、王磊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对750千伏官拉线易覆冰区段进行悬停巡视。

青海新闻网讯 4月12日,天阴沉沉的,经历了一晚上的落雪,西宁周边地区都披上了白色的大衣,这让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输电专业人员更加忧心忡忡。

大清早,笔者便跟随该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管理专责胡奇出发了,今天他要带着输电检修中心无人机班人员邢政、王磊利用多旋翼无人机对750千伏官拉线易覆冰区段进行悬停巡视。

“晚上就听见落雪的声音,担心的一夜未睡好,好在今天的气温并不低,这是个好兆头”,看着一路上天气由阴转晴,负责人胡奇的脸由阴转晴,终于松了口气。

无人机操作能手邢政则为笔者介绍起了今天的云端小助手——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小家伙机身轻巧,可以飞到塔头高度对架空线路的导线、绝缘子、金具等地面难以观测到的地方悬停拍照,并通过分析地面图像,快速判断故障点,免除了人工登塔检查。这有效避免了各种危险,能准确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为线路运行提供安全保障。”

大约两个钟头,胡奇、邢政、王磊便到达了位于贵德县尕让乡关加村的江拉林场。这里海拔2800米,具有明显的高原气候特征,山梁上野生的松树披上了厚厚的冰溜子,山梁间的洼地上干枯的梭梭草裹上了雪被子。一下车,一股冷气扑面而来,巡视人员禁不住打了个寒战。胡奇戴上棉安全帽,迅速整理好工具包,带上照相机、望远镜、红外测温仪。王磊和邢政收拾好家伙事儿,带上无人机旋翼、电池、巡线记录本,向位于风口处的聂家梁走去,开始了一天的覆冰排查工作。他们今天要利用无人机排查完750千伏官拉线94号至97号铁塔。

胡奇一脚踩出去,雪已没过脚踝。巡视人员相互搀扶,一步三滑地来到最高点96号铁塔下,风肆掠的刮过,打在人脸上生疼。

“换作往常,这里总有经幡在风中摇曳,看,因为近来青海骤变的天气,经幡已然结了厚厚的覆冰。”活地图胡奇指着粘在一起的经幡向笔者介绍道。

不远处,气喘吁吁的邢政掏出无人机控制板,王磊拿出无人机,开始进行无人机起飞前的准备。

“旋翼良好,电池电量充足,可以起飞。”完成所有的检查,王磊向邢政喊着话。看到翘起的大拇指手势,王磊两只胳膊托着无人机举过头顶,只听“嗡”的一声,无人机缓缓的离开王磊的手,稳稳的靠近导线,沿着导线向远离96号塔大号侧。邢政紧紧盯着无人机,娴熟的操作着从不同的角度对线路、铁塔绝缘子串进行拍摄,王磊仔细看着回传的视频图片资料,细心的寻找易发生冰闪的故障点。

胡奇也不闲着,拿起望远镜仔细的观察无人机的盲区。遇到地形不平的地点,怕风影响寻找故障点的准确性,他索性躺在雪地里进行观察。

飞了大约10分钟,邢政迅速操作收回无人机,王磊紧紧盯着无人机,顺势稳稳的接住。

“一档还没有排查完怎么就回来了,”笔者不解。

“正常情况下,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单次续航时间仅为15至20分钟,但是这里风太大,无人机既要抗风还要拍摄,电池耗电特别快,”邢政一边说一边麻利的更换电池。

到了96号至97号间跨越110千伏李嵩一回109号铁塔的地段,邢政和王磊放慢了速度,仔细观察交叉跨越处的地形地貌和线间距离,用手比划着,确定好位置后,他俩默契的配合进行影像资料采集。

近三个半小时的巡视后,巡视人员们决定歇歇脚。在山间的一块空地上,他们席地而坐,对先前收集的图像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休息片刻,他们戴好棉帽、背起包,继续前进。14时30分,队员们已在雪地里走了4个多小时。胡奇的手指早已僵硬得拿不住巡视记录本,鼻子和眼眶挂满了冰渣,邢政和王磊运动鞋都湿透了,也浑然不知。在巡视完最后一基94号耐张塔时,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要变天了。

“8块电池的电都耗尽了,好在今天云端小助手的‘侦查’任务已经完成,明天继续下一区段。

“无人机立体巡检较传统人工地面巡检具有效率和质量优势,看,今天的图像给运维人员认定缺陷、分析故障和后期的预防缺陷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最重要的是降低巡检人员劳动强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

收拾好行装,一行人向山下走去。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