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不走的大坝撼不动的使命_北京时间

三峡集团公司还支援建设了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和秭归香溪长江大桥,这两座桥和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并称为当地的三大基础工程,对于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三峡集团肩负央企责任支援宜昌建设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魏昊星■陈亚曦 刘紫荣

从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兴建之日起,湖北宜昌的命运就和三峡大坝紧密相联,历史赋予了这项世纪工程的建设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神圣的使命。在8年的时间里,2亿余元资金相继投入到宜昌坝库区85个项目的建设中,三峡集团用实际行动体现着央企的责任担当--"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

帮扶坝区移民:央企行动,民企响应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施工量的减少和施工队伍的撤离,以劳务和第三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坝区移民群众的二次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根据湖北省三峡办安排,三峡集团集中对口支援紧邻坝区的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和秭归县茅坪镇。

为支持乐天溪镇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三峡集团援助1000万元建成了2.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目前,工业园已吸引湖北邓村绿茶集团进出口公司、依思雅服饰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该园区在引进项目时,坚持优先安排移民就业,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大增强了坝库区自身造血能力,实现了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赢"。

宜昌青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距三峡大坝1.5公里,成立初期以食用菌种植、初加工、销售为主,采用边建边运营边投入的模式,资金状况较为困难。从2009年开始,三峡集团先后为其出资200万元,援建恒温车间和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现在,该公司已成长转型为以灵芝培育、加工、观光和销售为主线,贯穿农业、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产业体。据统计,三峡灵芝园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

" 三峡集团给了我们巨大帮助,我们也在发展中继续将这份爱心传递。"该企业负责人黄贵民介绍,三峡灵芝园开园以来共安置就业118人,吸纳移民就业50余人,季节性短工300多人次。同时,园区还免费为周边移民提供农副产品销售场所,得到当地百姓一致好评。

援建基础设施:水陆相通,民心相连

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航道条件极大改善,川江航运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07年底,三峡坝区断面货物年通过量已突破6000万吨,但是客货船舶过坝用时较长,三峡船闸运输压力较重。为了解决陆路货运通道不畅的问题,三峡集团与交通运输部、湖北省政府共同出资,建设了一条从大坝所在地秭归县到宜昌市的三峡翻坝高速公路。

在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的带动下,秭归县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滚装运输由原来的"水-陆-水"联运,变成了"水-陆"快速通行模式,真正实现了水陆无缝对接。有了这条翻坝高速,秭归县融入了宜昌市半小时经济圈,为这座县城的旅游业、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此外,三峡集团公司还支援建设了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和秭归香溪长江大桥,这两座桥和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并称为当地的三大基础工程,对于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 三峡大坝搬不动、三峡集团走不了。"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卢纯说,"宜昌是三峡集团的根,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发展得有多大,永远都不会忘记宜昌人民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三峡集团公司于2009年无偿支援1000万元和800万元,分别帮扶秭归县新建了三峡工程希望小学和中医院综合楼项目,有效缓解了秭归城区教育、医疗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生。

助力旅游行业"一免一开"金满三峡

为回馈全国人民对三峡工程建设的支持,在2014年全国5A级景区争相迈入100元的形势下,三峡集团却主动舍弃"门票经济"模式,率先实施免票政策。政策实施的第一个"十一"黄金周里,三峡大坝旅游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4万人次,同比增长60%,仅国人就占九成以上。

2015年,三峡集团又实施了三峡专用公路对社会车辆开放通行政策,极大地刺激了自驾游发展,六成以上游客通过无障碍绿色通道进入秭归,对景区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在投资增长乏力、新兴消费热点较少的情况下,宜昌市旅游业却受"一免一开"政策的刺激呈现消费和投资两旺的态势,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资本的进入,为宜昌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自2014年以来,宜昌市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206亿元,吸引133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实现新开工项目51个,竣工35个。宜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央企与地方政府积极协作的成果。

" 把景区还给群众,把福利带给百姓,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初心。"长江三峡旅游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贞勇说,"'一免一开',免去的是国人享受民族工程发展果实的门槛,开启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三峡集团公司还支援建设了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和秭归香溪长江大桥,这两座桥和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并称为当地的三大基础工程,对于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三峡集团肩负央企责任支援宜昌建设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魏昊星■陈亚曦 刘紫荣

从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兴建之日起,湖北宜昌的命运就和三峡大坝紧密相联,历史赋予了这项世纪工程的建设方--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神圣的使命。在8年的时间里,2亿余元资金相继投入到宜昌坝库区85个项目的建设中,三峡集团用实际行动体现着央企的责任担当--"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

帮扶坝区移民:央企行动,民企响应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施工量的减少和施工队伍的撤离,以劳务和第三产业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坝区移民群众的二次就业问题尤为突出。根据湖北省三峡办安排,三峡集团集中对口支援紧邻坝区的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和秭归县茅坪镇。

为支持乐天溪镇移民生态工业园建设,三峡集团援助1000万元建成了2.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目前,工业园已吸引湖北邓村绿茶集团进出口公司、依思雅服饰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入驻,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该园区在引进项目时,坚持优先安排移民就业,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大大增强了坝库区自身造血能力,实现了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双赢"。

宜昌青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距三峡大坝1.5公里,成立初期以食用菌种植、初加工、销售为主,采用边建边运营边投入的模式,资金状况较为困难。从2009年开始,三峡集团先后为其出资200万元,援建恒温车间和食用菌工厂化栽培项目。现在,该公司已成长转型为以灵芝培育、加工、观光和销售为主线,贯穿农业、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综合产业体。据统计,三峡灵芝园开园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

" 三峡集团给了我们巨大帮助,我们也在发展中继续将这份爱心传递。"该企业负责人黄贵民介绍,三峡灵芝园开园以来共安置就业118人,吸纳移民就业50余人,季节性短工300多人次。同时,园区还免费为周边移民提供农副产品销售场所,得到当地百姓一致好评。

援建基础设施:水陆相通,民心相连

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航道条件极大改善,川江航运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07年底,三峡坝区断面货物年通过量已突破6000万吨,但是客货船舶过坝用时较长,三峡船闸运输压力较重。为了解决陆路货运通道不畅的问题,三峡集团与交通运输部、湖北省政府共同出资,建设了一条从大坝所在地秭归县到宜昌市的三峡翻坝高速公路。

在三峡翻坝高速公路的带动下,秭归县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滚装运输由原来的"水-陆-水"联运,变成了"水-陆"快速通行模式,真正实现了水陆无缝对接。有了这条翻坝高速,秭归县融入了宜昌市半小时经济圈,为这座县城的旅游业、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此外,三峡集团公司还支援建设了宜昌至喜长江大桥和秭归香溪长江大桥,这两座桥和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并称为当地的三大基础工程,对于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 三峡大坝搬不动、三峡集团走不了。"三峡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卢纯说,"宜昌是三峡集团的根,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发展得有多大,永远都不会忘记宜昌人民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三峡集团公司于2009年无偿支援1000万元和800万元,分别帮扶秭归县新建了三峡工程希望小学和中医院综合楼项目,有效缓解了秭归城区教育、医疗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民生。

助力旅游行业"一免一开"金满三峡

为回馈全国人民对三峡工程建设的支持,在2014年全国5A级景区争相迈入100元的形势下,三峡集团却主动舍弃"门票经济"模式,率先实施免票政策。政策实施的第一个"十一"黄金周里,三峡大坝旅游区共接待中外游客24万人次,同比增长60%,仅国人就占九成以上。

2015年,三峡集团又实施了三峡专用公路对社会车辆开放通行政策,极大地刺激了自驾游发展,六成以上游客通过无障碍绿色通道进入秭归,对景区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在投资增长乏力、新兴消费热点较少的情况下,宜昌市旅游业却受"一免一开"政策的刺激呈现消费和投资两旺的态势,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资本的进入,为宜昌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自2014年以来,宜昌市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投资206亿元,吸引133个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实现新开工项目51个,竣工35个。宜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央企与地方政府积极协作的成果。

" 把景区还给群众,把福利带给百姓,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初心。"长江三峡旅游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贞勇说,"'一免一开',免去的是国人享受民族工程发展果实的门槛,开启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