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底"老专家"刘洪滨:"大忽悠"为啥爱傍中医?_北京时间

先后以祖传苗医传人、北大专家、养生保健专家、御医世家传人兼风湿病专家、祖传老中医、蒙医第五代传人等身份推销过9种药品和保健品。

近日,一位名叫刘洪滨的"老专家"特火,在各大电视台的"健康医药"节目中推广的药品。健康哥梳理发现,这名"老专家"先后以祖传苗医传人、北大专家、养生保健专家、御医世家传人兼风湿病专家、祖传老中医、蒙医第五代传人等身份推销过9种药品和保健品。此外,她还曾自称是中华中医医学会镇咳副会长、东方咳嗽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中医医学会风湿分会委员和某医院退休老院长。

数年间,"老专家"刘洪滨在以权威身份"打包票",还用"祖传秘方"来吹嘘独疗效,"大忽悠"为啥如此爱傍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疾病对于现代医学还是无解方程式,但中医药在治疗疑难重症时往往有奇疗。看中医成为不少人治疗疾病最后的机会。这些所谓的老专家打着中医的旗号,利用老百姓有病乱投医的心理,骗术就轻易得逞。

" 老专家"刘洪滨和中医半毛关系也没有,根本就不能算做是中医,为什么还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这位负责人表示,老百姓尽管对于一些虚假广告的警觉和识别能力在不断提高,中医健康素养在提高,让他们轻信的原因是大众媒体为他们背书,让老百姓轻易放松警惕性,上当受欺骗。

中国社科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分析,中医药最大的特色是个性化,讲究因人国地因时而宜。一种中药或是民族药,不可能对男女老少都见效,更不能包治百病。正是由于对中医药认识的偏差,不断涌现出类似的"神药"和"神医"。从客观上来说,多年来传统文化传承不够,公众对中医药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知。而中医专业人士忙于临床,科普力度不够,国民的中医药健康素养偏低,让假中医有了滋生的土壤和可乘之机。

陈其广认为,医药领域市场化动作,会出现不规范的营销行为等不讲经济道德的行为,在中医药领域也不例外。但不能认为这是中医独有的现象,否则中医会落入刻板印象,被列入骗子的行列,对中医来说有点冤。

打着老中医的旗号,声称包治疑难杂症,疗效立竿见影……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还严重危害中医社会声誉。这位负责人表示,"让人痛心的是,不是真正中医,却打着中医的旗号,让中医背黑锅。傍着中医来行骗,再加上不辨真假的老百姓,最终败坏的是中医的名声。"

今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生效,中医传承过程中涉嫌虚假宣传、欺诈行为被纳入法规。但是对于假中医缺乏相应的罚处办法,缺乏足够的震慑力,只能任其污名化中医。专家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这方面的打击力度,避免老百姓上当受骗。

" 如果审查下老专家行医资质,就会露馅,但这些审查机制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让冒牌专家轻松过关。这暴露出体制机制的问题,中医药的管理还没有实现无缝衔接。"这位负责人建议,要做好信息公开的工作,让每位真正的中医师在阳光下执业。中医执业信息越公开,社会公众才能更好辨别真伪。公众对中医信任感的增加,古老的岐黄之术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华民族瑰宝。(人民日报中央厨房·37℃工作室王君平)

先后以祖传苗医传人、北大专家、养生保健专家、御医世家传人兼风湿病专家、祖传老中医、蒙医第五代传人等身份推销过9种药品和保健品。

近日,一位名叫刘洪滨的"老专家"特火,在各大电视台的"健康医药"节目中推广的药品。健康哥梳理发现,这名"老专家"先后以祖传苗医传人、北大专家、养生保健专家、御医世家传人兼风湿病专家、祖传老中医、蒙医第五代传人等身份推销过9种药品和保健品。此外,她还曾自称是中华中医医学会镇咳副会长、东方咳嗽研究院副院长、中华中医医学会风湿分会委员和某医院退休老院长。

数年间,"老专家"刘洪滨在以权威身份"打包票",还用"祖传秘方"来吹嘘独疗效,"大忽悠"为啥如此爱傍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法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疾病对于现代医学还是无解方程式,但中医药在治疗疑难重症时往往有奇疗。看中医成为不少人治疗疾病最后的机会。这些所谓的老专家打着中医的旗号,利用老百姓有病乱投医的心理,骗术就轻易得逞。

" 老专家"刘洪滨和中医半毛关系也没有,根本就不能算做是中医,为什么还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这位负责人表示,老百姓尽管对于一些虚假广告的警觉和识别能力在不断提高,中医健康素养在提高,让他们轻信的原因是大众媒体为他们背书,让老百姓轻易放松警惕性,上当受欺骗。

中国社科院中医药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分析,中医药最大的特色是个性化,讲究因人国地因时而宜。一种中药或是民族药,不可能对男女老少都见效,更不能包治百病。正是由于对中医药认识的偏差,不断涌现出类似的"神药"和"神医"。从客观上来说,多年来传统文化传承不够,公众对中医药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知。而中医专业人士忙于临床,科普力度不够,国民的中医药健康素养偏低,让假中医有了滋生的土壤和可乘之机。

陈其广认为,医药领域市场化动作,会出现不规范的营销行为等不讲经济道德的行为,在中医药领域也不例外。但不能认为这是中医独有的现象,否则中医会落入刻板印象,被列入骗子的行列,对中医来说有点冤。

打着老中医的旗号,声称包治疑难杂症,疗效立竿见影……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还严重危害中医社会声誉。这位负责人表示,"让人痛心的是,不是真正中医,却打着中医的旗号,让中医背黑锅。傍着中医来行骗,再加上不辨真假的老百姓,最终败坏的是中医的名声。"

今年7月1日,《中医药法》正式生效,中医传承过程中涉嫌虚假宣传、欺诈行为被纳入法规。但是对于假中医缺乏相应的罚处办法,缺乏足够的震慑力,只能任其污名化中医。专家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这方面的打击力度,避免老百姓上当受骗。

" 如果审查下老专家行医资质,就会露馅,但这些审查机制流于形式,形同虚设,让冒牌专家轻松过关。这暴露出体制机制的问题,中医药的管理还没有实现无缝衔接。"这位负责人建议,要做好信息公开的工作,让每位真正的中医师在阳光下执业。中医执业信息越公开,社会公众才能更好辨别真伪。公众对中医信任感的增加,古老的岐黄之术才能成为真正的中华民族瑰宝。(人民日报中央厨房·37℃工作室王君平)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