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造血”并举 浙商银行构建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_北京时间

“输血+造血”并举  浙商银行构建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产业扶贫激动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同时,浙商银行认为,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输血+造血”并举  浙商银行构建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中国网财经9月19日讯(记者 曾蔷)9月1日这一天,家住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铺镇高湾村的王云即将在次日迈入大学生活,彼时的王云难掩激动。“我最想感谢的是浙商银行,因为家里经济压力大,我时常为高昂的学费发愁,他告诉我只要考上大学学费不用发愁,让我明白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贫困现状。”王云告诉记者。

  王云的事迹是浙商银行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滚石上山、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记者近日走访陕西、四川等地了解到,浙商银行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方式,构建出“输血+造血”的扶贫长效机制,把定点帮扶的“责任田”打造成为“金融政策落地、金融普惠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扶贫“示范田”,使金融活水真正惠及贫困群体。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开展的慈善助学行动已累计募集社会各界捐款2000多万元,与15所贫困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资助学生超过2万名;截至今年6月末,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76.18亿元,较年初增长12.12%,累计服务小微企业超22万户,带动就业超300万人。

  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

  今年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产业覆盖、技术帮扶、模式带动等环节上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从而形成“命运共同体”。

  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张鲁芸告诉记者,浙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深入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实施扶贫计划,积极参与扶贫生态建设,从防贫、扶贫、避免返贫等方面给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产业兴则群众富。减少贫困人口、助力脱贫攻坚,关键在于通过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张鲁芸表示,如何实现“造血式”扶贫、实现全产业链提升、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发展,是银行参与扶贫面临的意义所在。

  尤其在三农扶持问题上,浙商银行在持续加大“三农”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特别是以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在产业覆盖、技术帮扶、模式带动等环节上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立足地区的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带动当地农林、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

  例如,在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唯益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唯益公司”)凭借当地丰沛的阳光生态,建立起草莓、桑葚、芒果等水果农产品种植、保鲜、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经营模式。

  (中国网财经图注:浙商银行凉山分行帮助唯益农业建立草莓加工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

  2017年6月,唯益公司计划扩建600亩草莓基地,企业资金出现缺口,企业陷入困境。浙商银行凉山分行经过多次的实地调研走访,确立了“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为公司投放了1400万元贷款,不但解决企业燃眉之急,还带动了上游农户致富。

  在上述模式下,参与合作社的农户们可借助唯益公司的信用,向浙商银行申请贷款,用来承包土地、购买种苗,扩大种植规模。为了方便远在山区的种植户们少跑银行,浙商银行还给他们定制了“点易贷”模式,只需要手机操作就可以轻松实现提款、贷款等业务受理。

  截至2018年末,唯益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约3000万元,实现净利润560万元。产业带动贫困户约900户,公司吸纳的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0户实现脱贫,187户农户进入企业下属专业合作社进行工作,他们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也得以改善。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产业扶贫激动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同时,浙商银行认为,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2016年末,浙商银行凉山分行了解到,偏远地区的孩子一到周末、节假日就要去山里干活,挖松露、野山菌、土豆,但这些东西在当地却卖不出理想价格。浙商银行凉山分行为此搭建了“彩虹学子的梦想小屋”网店,帮助凉山州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以爱心义卖的形式销售农产品。在短短20多天内,所有农产品销售一空,为126个贫困学子筹集了善款40206.54元。

  (中国网财经图注:浙商银行爱心助学人员与孩子们大合影)

  除了可见的物质帮扶外,浙商银行启动的“彩虹计划”已连续实施12年。成都分行自开业以来,持续依托“彩虹计划”这一名片,打造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公益项目。

  自2012年以来,成都分行募集公益捐款共计249万元,绝大部分用于公益扶贫项目,帮助全省贫困县域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6、2017年,成都分行连续两年赴乐山市金口河区大杠村为当地贫困户送去慰问金,送去米、面、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组织分行全体党员为乐山金口河区大杠村公路改造募捐4万余元;组织全体员工现场为凉山州特口甲谷乡募捐12.73万元,支持该乡扶贫建设。

  而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铺镇高湾村,拥有4年扶贫经验的浙商银行兰州分行扶贫员工王长山告诉记者,近两年来,高湾村通过教育扶贫的思路,已累计产生22名大学生。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仅浙商银行彩虹计划一个项目就已累计募集社会各界捐款2000多万元,资助学生超过2万名。浙商银行还先后与15所贫困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雏鹰助学计划已累计资助学生1.1万人次。

“输血+造血”并举  浙商银行构建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产业扶贫激动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同时,浙商银行认为,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输血+造血”并举  浙商银行构建金融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中国网财经9月19日讯(记者 曾蔷)9月1日这一天,家住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铺镇高湾村的王云即将在次日迈入大学生活,彼时的王云难掩激动。“我最想感谢的是浙商银行,因为家里经济压力大,我时常为高昂的学费发愁,他告诉我只要考上大学学费不用发愁,让我明白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贫困现状。”王云告诉记者。

  王云的事迹是浙商银行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滚石上山、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记者近日走访陕西、四川等地了解到,浙商银行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的方式,构建出“输血+造血”的扶贫长效机制,把定点帮扶的“责任田”打造成为“金融政策落地、金融普惠实现”可复制可推广的金融扶贫“示范田”,使金融活水真正惠及贫困群体。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开展的慈善助学行动已累计募集社会各界捐款2000多万元,与15所贫困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资助学生超过2万名;截至今年6月末,浙商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76.18亿元,较年初增长12.12%,累计服务小微企业超22万户,带动就业超300万人。

  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

  今年2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产业覆盖、技术帮扶、模式带动等环节上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从而形成“命运共同体”。

  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张鲁芸告诉记者,浙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深入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实施扶贫计划,积极参与扶贫生态建设,从防贫、扶贫、避免返贫等方面给出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产业兴则群众富。减少贫困人口、助力脱贫攻坚,关键在于通过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张鲁芸表示,如何实现“造血式”扶贫、实现全产业链提升、实现商业可持续性发展,是银行参与扶贫面临的意义所在。

  尤其在三农扶持问题上,浙商银行在持续加大“三农”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特别是以龙头企业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在产业覆盖、技术帮扶、模式带动等环节上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立足地区的农业、农村资源禀赋,带动当地农林、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

  例如,在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唯益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唯益公司”)凭借当地丰沛的阳光生态,建立起草莓、桑葚、芒果等水果农产品种植、保鲜、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经营模式。

  (中国网财经图注:浙商银行凉山分行帮助唯益农业建立草莓加工基地,带动贫困户就业)

  2017年6月,唯益公司计划扩建600亩草莓基地,企业资金出现缺口,企业陷入困境。浙商银行凉山分行经过多次的实地调研走访,确立了“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为公司投放了1400万元贷款,不但解决企业燃眉之急,还带动了上游农户致富。

  在上述模式下,参与合作社的农户们可借助唯益公司的信用,向浙商银行申请贷款,用来承包土地、购买种苗,扩大种植规模。为了方便远在山区的种植户们少跑银行,浙商银行还给他们定制了“点易贷”模式,只需要手机操作就可以轻松实现提款、贷款等业务受理。

  截至2018年末,唯益公司实现年销售收入约3000万元,实现净利润560万元。产业带动贫困户约900户,公司吸纳的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已有10户实现脱贫,187户农户进入企业下属专业合作社进行工作,他们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也得以改善。

  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产业扶贫激动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同时,浙商银行认为,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2016年末,浙商银行凉山分行了解到,偏远地区的孩子一到周末、节假日就要去山里干活,挖松露、野山菌、土豆,但这些东西在当地却卖不出理想价格。浙商银行凉山分行为此搭建了“彩虹学子的梦想小屋”网店,帮助凉山州偏远地区的孩子们以爱心义卖的形式销售农产品。在短短20多天内,所有农产品销售一空,为126个贫困学子筹集了善款40206.54元。

  (中国网财经图注:浙商银行爱心助学人员与孩子们大合影)

  除了可见的物质帮扶外,浙商银行启动的“彩虹计划”已连续实施12年。成都分行自开业以来,持续依托“彩虹计划”这一名片,打造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公益项目。

  自2012年以来,成都分行募集公益捐款共计249万元,绝大部分用于公益扶贫项目,帮助全省贫困县域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16、2017年,成都分行连续两年赴乐山市金口河区大杠村为当地贫困户送去慰问金,送去米、面、食用油等日常生活用品;组织分行全体党员为乐山金口河区大杠村公路改造募捐4万余元;组织全体员工现场为凉山州特口甲谷乡募捐12.73万元,支持该乡扶贫建设。

  而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王铺镇高湾村,拥有4年扶贫经验的浙商银行兰州分行扶贫员工王长山告诉记者,近两年来,高湾村通过教育扶贫的思路,已累计产生22名大学生。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仅浙商银行彩虹计划一个项目就已累计募集社会各界捐款2000多万元,资助学生超过2万名。浙商银行还先后与15所贫困小学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雏鹰助学计划已累计资助学生1.1万人次。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