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是如何承载 "经年累月"情感的_北京时间

书信,是一种古老且美好的交流方式。我们可以一笔一笔用心写下心中所想,然后在漫长的等待中回味,我们知道远方的人一定会去默默地倾听那些文字--书信的动人之处在于,我们将注入全部的身心与感情去写每一封信,或从回信人的字迹中静静倾听他的心声。

张天怡(17岁)

书信,是一种古老且美好的交流方式。我们可以一笔一笔用心写下心中所想,然后在漫长的等待中回味,我们知道远方的人一定会去默默地倾听那些文字--书信的动人之处在于,我们将注入全部的身心与感情去写每一封信,或从回信人的字迹中静静倾听他的心声。

我曾听姥姥讲起她与姥爷书信往来的故事。当时二人考上了不同的大学,分隔两地。但二老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异地上学冲淡,而是在不间断的书信往来中升温。姥姥告诉我,那时候她会把信纸平整地铺好,用最喜欢的钢笔认真地写下每一个字。姥姥还说,写信的时候是她最能沉下心的时刻,信纸淡淡的油墨香,烙印着她真挚的情意。把信送出去前,姥姥会反复核对地址,总担心姥爷收不到。信送出去后,姥姥又天天跑到邮局去问有没有姥爷的回信。后来,我又悄悄问姥爷大学时代和姥姥的书信故事。姥爷把我领到储存间中,从一个老旧的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盒子,像对待珍宝一般轻轻地打开。姥爷取出里面一沓沓的信纸,用手缓缓摩挲着泛黄的信纸,指着一处早已模糊了字迹的地方说:"当时你姥姥遇到难过的事情写信告诉我,不留意间把泪落到了纸上,把钢笔字的墨都晕开了,我当时心疼地回信问她,她还不承认。"看着姥爷咧着嘴沉浸在当时的岁月中时,我忽然意识到,书信原来还能承载着那么多的东西!

书信中包含着倾诉与倾听,那是一种无声却深刻的交谈。你在纸中写下自己无言的倾诉,他在彼方捧起信,静默倾听你的声音。一处涂改,一滴泪痕,一个皱褶……透过书信能看出太多感情,而感情正是在经年累月中沉淀下来的。曾读过《傅雷家书》和《查令街48号》,无论是严肃而深沉的父子情还是素未谋面却心意相通的陌生人,全都在这一封封书信里了。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高科技的时代,很少再有人浪费时间和心思去写一封信。发个微信就能通知、解决的事情,何必再大费周章呢?微信确实便捷,它已经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但是我们总要在纷乱嘈杂的世界中放缓脚步,沉下心去听风雨滴答,去看万木新生。我们既不能不用微信也不该彻底抛弃书信,任其消失。所以,写一封信吧!在纷繁的世界中静默倾听或是被静默倾听。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2000年2月,现就读于东直门中学高二(7)班。

书信,是一种古老且美好的交流方式。我们可以一笔一笔用心写下心中所想,然后在漫长的等待中回味,我们知道远方的人一定会去默默地倾听那些文字--书信的动人之处在于,我们将注入全部的身心与感情去写每一封信,或从回信人的字迹中静静倾听他的心声。

张天怡(17岁)

书信,是一种古老且美好的交流方式。我们可以一笔一笔用心写下心中所想,然后在漫长的等待中回味,我们知道远方的人一定会去默默地倾听那些文字--书信的动人之处在于,我们将注入全部的身心与感情去写每一封信,或从回信人的字迹中静静倾听他的心声。

我曾听姥姥讲起她与姥爷书信往来的故事。当时二人考上了不同的大学,分隔两地。但二老的感情并没有因为异地上学冲淡,而是在不间断的书信往来中升温。姥姥告诉我,那时候她会把信纸平整地铺好,用最喜欢的钢笔认真地写下每一个字。姥姥还说,写信的时候是她最能沉下心的时刻,信纸淡淡的油墨香,烙印着她真挚的情意。把信送出去前,姥姥会反复核对地址,总担心姥爷收不到。信送出去后,姥姥又天天跑到邮局去问有没有姥爷的回信。后来,我又悄悄问姥爷大学时代和姥姥的书信故事。姥爷把我领到储存间中,从一个老旧的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盒子,像对待珍宝一般轻轻地打开。姥爷取出里面一沓沓的信纸,用手缓缓摩挲着泛黄的信纸,指着一处早已模糊了字迹的地方说:"当时你姥姥遇到难过的事情写信告诉我,不留意间把泪落到了纸上,把钢笔字的墨都晕开了,我当时心疼地回信问她,她还不承认。"看着姥爷咧着嘴沉浸在当时的岁月中时,我忽然意识到,书信原来还能承载着那么多的东西!

书信中包含着倾诉与倾听,那是一种无声却深刻的交谈。你在纸中写下自己无言的倾诉,他在彼方捧起信,静默倾听你的声音。一处涂改,一滴泪痕,一个皱褶……透过书信能看出太多感情,而感情正是在经年累月中沉淀下来的。曾读过《傅雷家书》和《查令街48号》,无论是严肃而深沉的父子情还是素未谋面却心意相通的陌生人,全都在这一封封书信里了。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高科技的时代,很少再有人浪费时间和心思去写一封信。发个微信就能通知、解决的事情,何必再大费周章呢?微信确实便捷,它已经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但是我们总要在纷乱嘈杂的世界中放缓脚步,沉下心去听风雨滴答,去看万木新生。我们既不能不用微信也不该彻底抛弃书信,任其消失。所以,写一封信吧!在纷繁的世界中静默倾听或是被静默倾听。

本文作者女,出生于2000年2月,现就读于东直门中学高二(7)班。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