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椅冰壶队哈尔滨籍教练员运动员团队的"冰壶梦"_北京时间

中国轮椅冰壶队哈尔滨籍教练员运动员团队的"冰壶梦"

中国轮椅冰壶队哈尔滨籍教练员运动员团队。一声长啸划破了平昌冬残奥会冰壶决赛现场凝固的空气,李建锐从教练席上一跃而起,向刚刚夺冠的队员们举着"...

中国轮椅冰壶队哈尔滨籍教练员运动员团队的"冰壶梦"

黑龙江日报2月17日讯 这个春节假期,中国轮椅冰壶队总教练岳清爽、主教练李建锐、二垒刘微、四垒队长王海涛一天都没休息,"留守"在哈尔滨备战3月3日将在苏格兰举行的冰壶世锦赛。这样全年无休的日子,对于李建锐和他的伙伴们而言,已是常态。

手捧2018"感动龙江"年度人物奖杯,李建锐内心感恩之余,更增加了奋斗的动力。"我一定会坚持到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让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争金夺银。"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信念。

再苦再难也没想过退缩

一声长啸划破了平昌冬残奥会冰壶决赛现场凝固的空气,李建锐从教练席上一跃而起,向刚刚夺冠的队员们举着"第一"的手势久久不能平静。2007年开始带队以来的酸甜苦辣、跌宕起伏,像电影片段一样在他的脑海里一幕幕翻过。

回首2007年,国家委托我省组建当时国内仅有的一支"轮椅冰壶队",两位怀揣梦想的哈尔滨籍小伙子王海涛、刘微和他们的几位队友,成为第一批国家队队员,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李建锐,成为了他们的教练。

同样出生于农村家庭,同样因幼年罹患脊髓灰质炎失去站立与行走能力的王海涛和刘微有着相似而令人心酸的童年经历。1984年出生的刘微8个月大的时候患上脊髓灰质炎,从此再没站起来。1989年出生的王海涛,在9岁那年突发急性脊髓炎,他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 一次偶然看电视节目时,我看到了残奥会的比赛,当时就被那些残疾运动员深深地震撼到了:他们在赛场上努力拼搏、激情四射,身体的残缺完全遮盖不了生命的光芒!我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我要活出个样来。"这是王海涛的心声。经历重重选拔,2008年初,王海涛入选到刚组建不久的国家轮椅冰壶队,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几年。

十几年来,李建锐、王海涛和刘微,面对重重困难,再苦再难也没想过退缩,11年磨一剑,他们的付出获得了回报,终于"站"在了平昌冬残奥会的领奖台上。

梅花香自"苦练"来

" 轮椅冰壶和健全人冰壶区别很大,许多实际问题不可能照搬健全人冰壶的模式来解决,国内教学训练完全空白,所有的细节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李建锐说。这支填补我国该项目空白的队伍,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技术动作与健全人完全不同。为攻克难题,李建锐强迫自己每天睡觉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除了训练,剩下时间都是在研究、改进和完善技战术。队员们也是如此,训练结束后队员们经常会聚到一起探讨训练课出现的问题。日积月累,问题一一被解决,队员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当时的训练条件很艰苦,驻地没有电梯,每次训练,李建锐都要把队员从五楼连人带轮椅搬下去,训练结束后再一个个拉上楼。"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年冬天队里放假,正赶上下大雪,教练陪我等车,结果一个小时也没打到车,最后硬是推着我,走了两个多小时把我推到车站。"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海涛无比动容。

虽然训练条件很困难,但队员们充满阳光笑对生活,还加入爱心志愿者组织,定期去慰问退伍老兵、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士。把冰壶运动带给他们的勇气、力量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传递给更多的人。

"冰壶永远是我们的'初心'"

这么多年训练下来,冰壶运动已成为队员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冰壶运动已不再是一种生存手段和技能,而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更是理解人生意义的一把钥匙。"王海涛和刘微这样理解冰壶。

而在李建锐眼里,带领队员们打冰壶是他一生坚持的信念。2007年,黑龙江省轮椅冰壶队正式组建后,他们连续多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级比赛,在平昌冬残奥会之前已经取得了一银两铜、世界排名第二的成绩。

" 冰壶永远是我们的'初心'。"李建锐说,从组队到现在,他和队员们一点一点摸爬滚打,摸索出了过硬的技战术,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寂寞、辛酸的夜晚,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初心","我们就是不服输,我们坚信自己能赢,一定可以证明自己!"

十多年的坚守,让李建锐和队员们终于在平昌冬残奥会"圆梦",未来的路上,他们将带着执着和勇气,继续不断前行。

中国轮椅冰壶队哈尔滨籍教练员运动员团队的"冰壶梦"

中国轮椅冰壶队哈尔滨籍教练员运动员团队。一声长啸划破了平昌冬残奥会冰壶决赛现场凝固的空气,李建锐从教练席上一跃而起,向刚刚夺冠的队员们举着"...

中国轮椅冰壶队哈尔滨籍教练员运动员团队的"冰壶梦"

黑龙江日报2月17日讯 这个春节假期,中国轮椅冰壶队总教练岳清爽、主教练李建锐、二垒刘微、四垒队长王海涛一天都没休息,"留守"在哈尔滨备战3月3日将在苏格兰举行的冰壶世锦赛。这样全年无休的日子,对于李建锐和他的伙伴们而言,已是常态。

手捧2018"感动龙江"年度人物奖杯,李建锐内心感恩之余,更增加了奋斗的动力。"我一定会坚持到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让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家门口的冬奥会上争金夺银。"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信念。

再苦再难也没想过退缩

一声长啸划破了平昌冬残奥会冰壶决赛现场凝固的空气,李建锐从教练席上一跃而起,向刚刚夺冠的队员们举着"第一"的手势久久不能平静。2007年开始带队以来的酸甜苦辣、跌宕起伏,像电影片段一样在他的脑海里一幕幕翻过。

回首2007年,国家委托我省组建当时国内仅有的一支"轮椅冰壶队",两位怀揣梦想的哈尔滨籍小伙子王海涛、刘微和他们的几位队友,成为第一批国家队队员,2004年毕业于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李建锐,成为了他们的教练。

同样出生于农村家庭,同样因幼年罹患脊髓灰质炎失去站立与行走能力的王海涛和刘微有着相似而令人心酸的童年经历。1984年出生的刘微8个月大的时候患上脊髓灰质炎,从此再没站起来。1989年出生的王海涛,在9岁那年突发急性脊髓炎,他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

" 一次偶然看电视节目时,我看到了残奥会的比赛,当时就被那些残疾运动员深深地震撼到了:他们在赛场上努力拼搏、激情四射,身体的残缺完全遮盖不了生命的光芒!我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我要活出个样来。"这是王海涛的心声。经历重重选拔,2008年初,王海涛入选到刚组建不久的国家轮椅冰壶队,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几年。

十几年来,李建锐、王海涛和刘微,面对重重困难,再苦再难也没想过退缩,11年磨一剑,他们的付出获得了回报,终于"站"在了平昌冬残奥会的领奖台上。

梅花香自"苦练"来

" 轮椅冰壶和健全人冰壶区别很大,许多实际问题不可能照搬健全人冰壶的模式来解决,国内教学训练完全空白,所有的细节都需要在实践中摸索。"李建锐说。这支填补我国该项目空白的队伍,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技术动作与健全人完全不同。为攻克难题,李建锐强迫自己每天睡觉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除了训练,剩下时间都是在研究、改进和完善技战术。队员们也是如此,训练结束后队员们经常会聚到一起探讨训练课出现的问题。日积月累,问题一一被解决,队员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当时的训练条件很艰苦,驻地没有电梯,每次训练,李建锐都要把队员从五楼连人带轮椅搬下去,训练结束后再一个个拉上楼。"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年冬天队里放假,正赶上下大雪,教练陪我等车,结果一个小时也没打到车,最后硬是推着我,走了两个多小时把我推到车站。"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海涛无比动容。

虽然训练条件很困难,但队员们充满阳光笑对生活,还加入爱心志愿者组织,定期去慰问退伍老兵、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士。把冰壶运动带给他们的勇气、力量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传递给更多的人。

"冰壶永远是我们的'初心'"

这么多年训练下来,冰壶运动已成为队员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冰壶运动已不再是一种生存手段和技能,而是我们生活的意义,更是理解人生意义的一把钥匙。"王海涛和刘微这样理解冰壶。

而在李建锐眼里,带领队员们打冰壶是他一生坚持的信念。2007年,黑龙江省轮椅冰壶队正式组建后,他们连续多年代表中国参加世界级比赛,在平昌冬残奥会之前已经取得了一银两铜、世界排名第二的成绩。

" 冰壶永远是我们的'初心'。"李建锐说,从组队到现在,他和队员们一点一点摸爬滚打,摸索出了过硬的技战术,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寂寞、辛酸的夜晚,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初心","我们就是不服输,我们坚信自己能赢,一定可以证明自己!"

十多年的坚守,让李建锐和队员们终于在平昌冬残奥会"圆梦",未来的路上,他们将带着执着和勇气,继续不断前行。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