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与连横:为何一败一成_北京时间

历史的发展证明,在合纵和连横这两个互相具有对抗性的战略思想之中,连横最终帮助秦国战胜山东六国(指崤山以东的楚、齐、燕、赵、韩、魏6个诸侯国),统一天下,而合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六国的安全,但最终没有抵挡住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合纵、连横是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战略思想,在当时影响了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进程,也被之后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借鉴,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历史的发展证明,在合纵和连横这两个互相具有对抗性的战略思想之中,连横最终帮助秦国战胜山东六国(指崤山以东的楚、齐、燕、赵、韩、魏6个诸侯国),统一天下,而合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六国的安全,但最终没有抵挡住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合纵连横纵横捭阖。合纵战略由公孙述、苏秦等倡导,是以组织山东六国合力抗击秦国为目的而设计的战略。"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合纵即为团结整合山东六国的力量建立联盟,共同应对秦国威胁。

苏秦为使六国合纵结盟,合力抗秦,先后游说山东六国,从地理、军事、经济、周边形势等方面详细为六国国君分析各自的优势、劣势,同时也指出六国合纵抗秦的益处。如苏秦在劝说燕文侯时提出,鉴于燕国相对羸弱的国力,应实行"近交远攻"策略,发展与邻国关系,保证周边安全,与其他诸侯国合力抗秦。苏秦在说服赵肃侯时,预测了秦国的扩张战略,构想利用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陷秦国于多线作战的困境之中。为保证合纵联盟的团结和行动的有效性,合纵联盟内部还设有惩罚机制,"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若有诸侯国背弃合纵盟约,其他诸侯国将以军事打击作为惩罚。

连横战略由张仪倡导,"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连横即为分化瓦解合纵联盟,通过与六国分别结盟破坏合纵,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逐一消灭六国,一统天下。

张仪在游说六国、分化合纵联盟的过程中,注重突出六国各自的弱点与合纵联盟内部的矛盾。如张仪在说服魏哀王时,指出魏国乃四战之地,同时受到楚、韩、赵、齐四国威胁,合纵联盟内部利益分歧巨大,魏国安全无法得到保证,秦国的强大实力可使魏国免受四国威胁。同时,张仪还通过欺骗手段,利用楚怀王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特点,离间楚国与齐国的关系,使合纵联盟中的两大强国无法合作形成合力。

内有隐患的合纵联盟。虽然合纵战略在保证山东六国的安全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使"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但仍然被连横战略分化瓦解,六国接连被秦国灭亡吞并。

首先,山东六国合作基础薄弱,各有考虑。由于地理位置和国力的不同,直接面对秦国威胁、国力弱小的魏国和韩国,同地理上据秦国较远、国力较强的齐国,它们各自面临的安全压力是不同的,战略考虑显然也有不同,对合纵联盟也会产生不同态度。同时,六国在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的联系薄弱,整个联盟联系并不紧密,使得合纵联盟易被瓦解。

其次,联盟内部存在利益冲突。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一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小诸侯国外,战国七雄无不想要借形势变化扩张领土、增强实力。合纵联盟内部各诸侯国也自然将盟国作为扩张的目标,这不仅与合纵联盟维持现状的要求相矛盾,也使得盟国之间的矛盾更为激化,破坏了联盟的团结。

再次,合纵联盟合作机制薄弱。史书记载,"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苏秦虽为合纵联盟首脑,同时担任六国丞相,但这也使合纵联盟的维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苏秦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以及他与六国国君、重臣的个人关系。一旦苏秦个人境遇发生变化,合纵联盟也会受到影响,史书同样记载"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合纵联盟在苏秦离开赵国后瓦解。

最后,联盟内部惩罚措施单一。合纵联盟内部的惩罚措施仅有军事打击一种,转圜余地小,本就在联盟和秦国之间摇摆不定的诸侯国,很可能在合纵联盟军事打击的压力之下,为保证安全彻底倒向秦国。

以实力为后盾的连横战略。连横战略之所以能够分化瓦解合纵联盟,首先是因为秦国相比山东六国有着更为强大的实力,这是连横战略成功的重要后盾。张仪在游说六国期间,都以秦国更为强大的实力对六国进行威胁,逼迫它们与秦国结盟,或是以秦国强大军力惩罚背叛秦国的诸侯国。如史书记载,"三岁而魏复背秦而从。秦攻魏,取曲沃。明年,魏复事秦",秦国以强大军事实力逼迫魏国重新服从于己方。

其次,张仪着重突出六国之间的矛盾、威胁,淡化秦国的威胁,塑造秦国可作为弱国依靠的形象。如张仪在游说魏哀王时,突出魏国与楚国、赵国、齐国、韩国的矛盾,游说燕昭王时,突出燕国与赵国之间的矛盾。

再次,采取与六国单独结盟的方式。合纵联盟由6个诸侯国组成,利益攸关方多,利益分歧和矛盾也很多。六国中不存在一个实力大大超过其他盟国的诸侯国可以成为联盟的支柱,承担协调解决矛盾,维持联盟团结的任务。囿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政治发展程度,合纵内部也不可能建立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和惩罚机制。在连横战略指导下,秦国采取分别结盟的方式,秦国的各盟国之间不发生联系,秦国可充分利用六国间的矛盾为自己谋取、营造良好的战略环境。同时,这种单独结盟的方式,降低了维持联盟的难度,可以较为容易地解决联盟内部的矛盾。

最后,相比合纵战略,连横战略具有一定后发优势。连横战略产生于合纵战略之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化瓦解合纵联盟,可针对合纵战略的弱点进行攻击。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谈到了连横战略的这种后发优势,"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横道"。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历史的发展证明,在合纵和连横这两个互相具有对抗性的战略思想之中,连横最终帮助秦国战胜山东六国(指崤山以东的楚、齐、燕、赵、韩、魏6个诸侯国),统一天下,而合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六国的安全,但最终没有抵挡住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合纵、连横是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战略思想,在当时影响了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进程,也被之后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所借鉴,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历史的发展证明,在合纵和连横这两个互相具有对抗性的战略思想之中,连横最终帮助秦国战胜山东六国(指崤山以东的楚、齐、燕、赵、韩、魏6个诸侯国),统一天下,而合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保证六国的安全,但最终没有抵挡住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

合纵连横纵横捭阖。合纵战略由公孙述、苏秦等倡导,是以组织山东六国合力抗击秦国为目的而设计的战略。"从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合纵即为团结整合山东六国的力量建立联盟,共同应对秦国威胁。

苏秦为使六国合纵结盟,合力抗秦,先后游说山东六国,从地理、军事、经济、周边形势等方面详细为六国国君分析各自的优势、劣势,同时也指出六国合纵抗秦的益处。如苏秦在劝说燕文侯时提出,鉴于燕国相对羸弱的国力,应实行"近交远攻"策略,发展与邻国关系,保证周边安全,与其他诸侯国合力抗秦。苏秦在说服赵肃侯时,预测了秦国的扩张战略,构想利用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陷秦国于多线作战的困境之中。为保证合纵联盟的团结和行动的有效性,合纵联盟内部还设有惩罚机制,"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若有诸侯国背弃合纵盟约,其他诸侯国将以军事打击作为惩罚。

连横战略由张仪倡导,"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连横即为分化瓦解合纵联盟,通过与六国分别结盟破坏合纵,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逐一消灭六国,一统天下。

张仪在游说六国、分化合纵联盟的过程中,注重突出六国各自的弱点与合纵联盟内部的矛盾。如张仪在说服魏哀王时,指出魏国乃四战之地,同时受到楚、韩、赵、齐四国威胁,合纵联盟内部利益分歧巨大,魏国安全无法得到保证,秦国的强大实力可使魏国免受四国威胁。同时,张仪还通过欺骗手段,利用楚怀王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特点,离间楚国与齐国的关系,使合纵联盟中的两大强国无法合作形成合力。

内有隐患的合纵联盟。虽然合纵战略在保证山东六国的安全方面起到很大作用,使"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但仍然被连横战略分化瓦解,六国接连被秦国灭亡吞并。

首先,山东六国合作基础薄弱,各有考虑。由于地理位置和国力的不同,直接面对秦国威胁、国力弱小的魏国和韩国,同地理上据秦国较远、国力较强的齐国,它们各自面临的安全压力是不同的,战略考虑显然也有不同,对合纵联盟也会产生不同态度。同时,六国在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的联系薄弱,整个联盟联系并不紧密,使得合纵联盟易被瓦解。

其次,联盟内部存在利益冲突。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一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小诸侯国外,战国七雄无不想要借形势变化扩张领土、增强实力。合纵联盟内部各诸侯国也自然将盟国作为扩张的目标,这不仅与合纵联盟维持现状的要求相矛盾,也使得盟国之间的矛盾更为激化,破坏了联盟的团结。

再次,合纵联盟合作机制薄弱。史书记载,"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苏秦虽为合纵联盟首脑,同时担任六国丞相,但这也使合纵联盟的维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苏秦的个人魅力和能力,以及他与六国国君、重臣的个人关系。一旦苏秦个人境遇发生变化,合纵联盟也会受到影响,史书同样记载"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合纵联盟在苏秦离开赵国后瓦解。

最后,联盟内部惩罚措施单一。合纵联盟内部的惩罚措施仅有军事打击一种,转圜余地小,本就在联盟和秦国之间摇摆不定的诸侯国,很可能在合纵联盟军事打击的压力之下,为保证安全彻底倒向秦国。

以实力为后盾的连横战略。连横战略之所以能够分化瓦解合纵联盟,首先是因为秦国相比山东六国有着更为强大的实力,这是连横战略成功的重要后盾。张仪在游说六国期间,都以秦国更为强大的实力对六国进行威胁,逼迫它们与秦国结盟,或是以秦国强大军力惩罚背叛秦国的诸侯国。如史书记载,"三岁而魏复背秦而从。秦攻魏,取曲沃。明年,魏复事秦",秦国以强大军事实力逼迫魏国重新服从于己方。

其次,张仪着重突出六国之间的矛盾、威胁,淡化秦国的威胁,塑造秦国可作为弱国依靠的形象。如张仪在游说魏哀王时,突出魏国与楚国、赵国、齐国、韩国的矛盾,游说燕昭王时,突出燕国与赵国之间的矛盾。

再次,采取与六国单独结盟的方式。合纵联盟由6个诸侯国组成,利益攸关方多,利益分歧和矛盾也很多。六国中不存在一个实力大大超过其他盟国的诸侯国可以成为联盟的支柱,承担协调解决矛盾,维持联盟团结的任务。囿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政治发展程度,合纵内部也不可能建立完善的争端解决机制和惩罚机制。在连横战略指导下,秦国采取分别结盟的方式,秦国的各盟国之间不发生联系,秦国可充分利用六国间的矛盾为自己谋取、营造良好的战略环境。同时,这种单独结盟的方式,降低了维持联盟的难度,可以较为容易地解决联盟内部的矛盾。

最后,相比合纵战略,连横战略具有一定后发优势。连横战略产生于合纵战略之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分化瓦解合纵联盟,可针对合纵战略的弱点进行攻击。司马迁在《史记》中也谈到了连横战略的这种后发优势,"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横道"。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