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抢跑"折射监管"发令枪"失灵_北京时间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学校和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施教,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有趣、学得有进步。

●汪昌莲

" 你家孩子报了什么培训班?"这样的问题在家长中可谓是司空见惯。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有57.1%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幼儿园以外的早教课程,"早教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专家指出,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领跑",应摆正心态客观对待,孩子的全方位成长更为重要。

学校的大门像是一把重新丈量这个社会的尺子。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成是一场马拉松,那么上小学的那天则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真正的起跑。事实上,在"发令枪"响起之前,那些各自铆劲儿、你追我赶的"抢跑"早已开始。此前,有媒体晒出了一个6岁孩子的"学习清单":英语词汇量4000左右,数学心算1万以内加减法,语文会背千字文,在家长群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如果说这是早期教育,那也是一种"抢跑"教育。

" 抢跑"教育方式,虽然在社会上饱受诟病,但丝毫也不影响学校和家长"抢跑"的心态及行动,甚至"抢跑"成风。必须承认,"抢跑"教育是一种非理性的教育方式。比如,被称为"抢跑妈妈"的武汉一位女市民,其年仅5岁的儿子已接受过17项培优,投入了近12万元培优费。还有一些家长不惜钱财,甚至放弃工作,也要给孩子当全职陪读,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病态的教育方式,这对孩子、对自己、对家庭都是一种伤害。

要知道,"抢跑"教育方式不仅削弱了正常的教育功能,且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从表面上看,"抢跑"教育或许暂时解决了孩子的学习问题,但孩子在"抢跑"的重压下学习与生活,不仅没有一点自由空间,心理上也会变得非常脆弱,从而害怕失败,一旦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学业受挫或就业不利,将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至于有位家长让2岁孩子背诗词,更是将幼儿教育"成人化"了,这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抢跑"教育已成为一些孩子不可承受之重。

可见,早教"抢跑"成风,折射了监管"发令枪"失灵。事实上,"抢跑"教育绝不等同于早期教育。任何早期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教育部门应担负起义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减负"管理,坚决向"抢跑"教育"说"不";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学校和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施教,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有趣、学得有进步。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学校和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施教,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有趣、学得有进步。

●汪昌莲

" 你家孩子报了什么培训班?"这样的问题在家长中可谓是司空见惯。上海市质量协会用户评价中心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有57.1%的家长为孩子报名幼儿园以外的早教课程,"早教热"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专家指出,早期教育并不意味着"领跑",应摆正心态客观对待,孩子的全方位成长更为重要。

学校的大门像是一把重新丈量这个社会的尺子。如果把孩子的成长看成是一场马拉松,那么上小学的那天则理所当然地被看成是真正的起跑。事实上,在"发令枪"响起之前,那些各自铆劲儿、你追我赶的"抢跑"早已开始。此前,有媒体晒出了一个6岁孩子的"学习清单":英语词汇量4000左右,数学心算1万以内加减法,语文会背千字文,在家长群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如果说这是早期教育,那也是一种"抢跑"教育。

" 抢跑"教育方式,虽然在社会上饱受诟病,但丝毫也不影响学校和家长"抢跑"的心态及行动,甚至"抢跑"成风。必须承认,"抢跑"教育是一种非理性的教育方式。比如,被称为"抢跑妈妈"的武汉一位女市民,其年仅5岁的儿子已接受过17项培优,投入了近12万元培优费。还有一些家长不惜钱财,甚至放弃工作,也要给孩子当全职陪读,已经演变成了一种病态的教育方式,这对孩子、对自己、对家庭都是一种伤害。

要知道,"抢跑"教育方式不仅削弱了正常的教育功能,且从长远看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从表面上看,"抢跑"教育或许暂时解决了孩子的学习问题,但孩子在"抢跑"的重压下学习与生活,不仅没有一点自由空间,心理上也会变得非常脆弱,从而害怕失败,一旦他们学习成绩不好、学业受挫或就业不利,将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至于有位家长让2岁孩子背诗词,更是将幼儿教育"成人化"了,这种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抢跑"教育已成为一些孩子不可承受之重。

可见,早教"抢跑"成风,折射了监管"发令枪"失灵。事实上,"抢跑"教育绝不等同于早期教育。任何早期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因此,教育部门应担负起义务教育的社会责任,加强对义务教育的"减负"管理,坚决向"抢跑"教育"说"不";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监管,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学校和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搞一刀切,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施教,让孩子们学得快乐、学得有趣、学得有进步。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