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偏紧金融政策下的经济再平衡_北京时间

经历了前一个资产负债表修复和利润复苏的周期之后,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但企业基本不投资和扩张,也就是说利润周期和库存周期没有传导到产能周期。

华润银行总行小微金融部 田园

这六年经济走了个"L型"进入"经济新常态",工业经济在去杠杆和去产能有所收获后慢慢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这些年做审批和企业接触很多,真真实实感受到了2012年经济的拐点和2015年开始的行业集中度的调整。2013年开始广东工业企业尤其是工业中上游制造业面临了最为严重的挑战。这期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引导和配合着工业经济去杠杆和金融机构去杠杆,驱动着经济的再平衡。当前工业经济增速仍然不高,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工业企业在这样的宏观经济中是否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首先,经济的再平衡到了2016年底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产能过剩现象得到了显著的缓解。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到了2014年后工业投资的增速就开始持续低于需求的增速。例如上游矿业从2011年的24%骤降至2016年底的-20%。广东区域的经济结构中,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基础化工、家电、水泥等行业,依靠残酷的市场竞争,行业结构大幅优化,产能出清接近尾声。目前的企业是经历过产能出清调整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

其次,工业企业去杠杆其实已经到了收获的初期。企业杠杆上升主要源于固定资产投资和产能扩建,这与产能过剩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随着产能出清的推进,工业企业去杠杆成效开始显现。广东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负债同比增速由2010年的20%持续回落至2016年底的6%。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诸如采矿业降幅最为明显,由历史最高的36%回落至当前的1.4%;工业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也由2010年的16%下滑至2016年四季度的2.9%。当前名利利率的增速(中国名义GDP增速接近10%)已经显著超过工业企业债务积累的速度,工业企业开始步入可持续的去杠杆阶段。假设维持当前水平不变,2020年工业负债占GDP比重将从当前的80%左右下降至62.5%。

再次、市场化产能出清后,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进入的壁垒也在提升。从企业调查实地了解到,如今工业企业大规模扩张的意愿明显下降。企业在经历了前一段的去杠杆和产能出清后,资产负债表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企业不愿意进一步扩产,而是更愿意把利润投在研发领域或者直接用作现金储备。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相当于更少的企业分和以前一样大的蛋糕,每个企业就获得了更多的份额,企业大规模扩产和再投资的意愿就下降了。

经历了前一个资产负债表修复和利润复苏的周期之后,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但企业基本不投资和扩张,也就是说利润周期和库存周期没有传导到产能周期。行业的竞争格局稳定之后企业的资本支出的增速会显著下降。具体来说,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之后并不扩产,其实对应了宏观制造业实际需求的疲软。

尽管当前基建投资和地产投资还很强,但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都仍然偏弱。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为正值,但如果抹去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因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并没有变化,这说明工业企业利润的复苏主要是"价"的修复,而不是"量"的推动,实际需求仍然很脆弱。经济以信贷驱动型的模式仍然没有改变。

最后,2017年以来工业企业面临中性偏紧的金融环境。中性偏紧的金融环境和产能出清后工业企业的复苏构成"弱平衡"关系。3月M2同比增速从2月的11.1%降至10.6%。银行包括贷款和债券在内的国内资产扩张放慢,3月M2增速下降。3月M1同比增速从上月的21.4%放缓至18.8%。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从2月的1.17万亿元小幅下降至1.02万亿元,低于去年3月的1.37万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也从2月的13%放缓至12.4%。金融政策中性偏紧,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的意图较为明显。

政策退出宽松旨在矫正过度的政策刺激,绝不是为了压制经济增长。在当前中性偏紧的金融政策和工业企业产能出清后的产能提升所构成的弱平衡关系中,适度紧缩的经济政策其实能够创造更多时间和空间。从周期波动的角度看,宏观政策的及时调整是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重要条件。目前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调整均有助于本轮经济增长的时间延长。

经济再平衡已经走完了最艰难的一段,工业企业更加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极少的工业企业愿意借助财务杠杆盲目扩张。实体经济处在一个良性的调整趋势中。目前金融中性偏紧的政策是已经考虑到工业企业产能出清的正面结果的。经济再平衡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难题,类似于"空中加油"。

但经历了去杠杆和产能出清后的工业企业,似乎可以和宏观经济政策达成弱平衡的默契。而这一默契是一道照亮前方的微光。

数据来源:

1.Wind数据库

2.中国人民银行官网3月宏观数据

经历了前一个资产负债表修复和利润复苏的周期之后,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但企业基本不投资和扩张,也就是说利润周期和库存周期没有传导到产能周期。

华润银行总行小微金融部 田园

这六年经济走了个"L型"进入"经济新常态",工业经济在去杠杆和去产能有所收获后慢慢进入新一轮增长期。这些年做审批和企业接触很多,真真实实感受到了2012年经济的拐点和2015年开始的行业集中度的调整。2013年开始广东工业企业尤其是工业中上游制造业面临了最为严重的挑战。这期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引导和配合着工业经济去杠杆和金融机构去杠杆,驱动着经济的再平衡。当前工业经济增速仍然不高,货币政策中性偏紧,工业企业在这样的宏观经济中是否会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首先,经济的再平衡到了2016年底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产能过剩现象得到了显著的缓解。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到了2014年后工业投资的增速就开始持续低于需求的增速。例如上游矿业从2011年的24%骤降至2016年底的-20%。广东区域的经济结构中,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基础化工、家电、水泥等行业,依靠残酷的市场竞争,行业结构大幅优化,产能出清接近尾声。目前的企业是经历过产能出清调整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有所增强。

其次,工业企业去杠杆其实已经到了收获的初期。企业杠杆上升主要源于固定资产投资和产能扩建,这与产能过剩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随着产能出清的推进,工业企业去杠杆成效开始显现。广东范围内的工业企业负债同比增速由2010年的20%持续回落至2016年底的6%。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诸如采矿业降幅最为明显,由历史最高的36%回落至当前的1.4%;工业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也由2010年的16%下滑至2016年四季度的2.9%。当前名利利率的增速(中国名义GDP增速接近10%)已经显著超过工业企业债务积累的速度,工业企业开始步入可持续的去杠杆阶段。假设维持当前水平不变,2020年工业负债占GDP比重将从当前的80%左右下降至62.5%。

再次、市场化产能出清后,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进入的壁垒也在提升。从企业调查实地了解到,如今工业企业大规模扩张的意愿明显下降。企业在经历了前一段的去杠杆和产能出清后,资产负债表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但企业不愿意进一步扩产,而是更愿意把利润投在研发领域或者直接用作现金储备。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相当于更少的企业分和以前一样大的蛋糕,每个企业就获得了更多的份额,企业大规模扩产和再投资的意愿就下降了。

经历了前一个资产负债表修复和利润复苏的周期之后,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但企业基本不投资和扩张,也就是说利润周期和库存周期没有传导到产能周期。行业的竞争格局稳定之后企业的资本支出的增速会显著下降。具体来说,企业资产负债表修复之后并不扩产,其实对应了宏观制造业实际需求的疲软。

尽管当前基建投资和地产投资还很强,但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都仍然偏弱。2016年第二季度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为正值,但如果抹去工业品价格的上涨因素,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并没有变化,这说明工业企业利润的复苏主要是"价"的修复,而不是"量"的推动,实际需求仍然很脆弱。经济以信贷驱动型的模式仍然没有改变。

最后,2017年以来工业企业面临中性偏紧的金融环境。中性偏紧的金融环境和产能出清后工业企业的复苏构成"弱平衡"关系。3月M2同比增速从2月的11.1%降至10.6%。银行包括贷款和债券在内的国内资产扩张放慢,3月M2增速下降。3月M1同比增速从上月的21.4%放缓至18.8%。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从2月的1.17万亿元小幅下降至1.02万亿元,低于去年3月的1.37万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也从2月的13%放缓至12.4%。金融政策中性偏紧,央行资产负债表收缩的意图较为明显。

政策退出宽松旨在矫正过度的政策刺激,绝不是为了压制经济增长。在当前中性偏紧的金融政策和工业企业产能出清后的产能提升所构成的弱平衡关系中,适度紧缩的经济政策其实能够创造更多时间和空间。从周期波动的角度看,宏观政策的及时调整是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重要条件。目前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调整均有助于本轮经济增长的时间延长。

经济再平衡已经走完了最艰难的一段,工业企业更加注重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风险能力。极少的工业企业愿意借助财务杠杆盲目扩张。实体经济处在一个良性的调整趋势中。目前金融中性偏紧的政策是已经考虑到工业企业产能出清的正面结果的。经济再平衡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难题,类似于"空中加油"。

但经历了去杠杆和产能出清后的工业企业,似乎可以和宏观经济政策达成弱平衡的默契。而这一默契是一道照亮前方的微光。

数据来源:

1.Wind数据库

2.中国人民银行官网3月宏观数据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