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自己有问题,你敢承认吗?_北京时间

你自己有问题,你敢承认吗?

如果妈妈早期对孩子是无条件的接纳,无论孩子怎么做都表现对孩子的接受并给予正确的评价,那么孩子走到3到6岁这个自我评价形成的阶段之后,这个内心的小我就会健康成长,慢慢的内心的小我发出什么需求,外在的我就接受,这样他就会相互一致,相互协调。

你自己有问题,你敢承认吗?

勇敢承认自己的问题,这一点非常的难。

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走进婚姻。所以,一个人当他走进婚姻的时候,如果他自己跟自己的关系非常顺畅,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不扭曲,不别扭,那么他带入婚姻的就是一份健康的,安全的,可以信任的关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来源于我们出生之后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与妈妈的关系。所以可以这样说,每个人你与你自己的关系,其实核心和本质就是你和妈妈关系的翻版,甚至可以说是轮回。假如你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是安全的,信任的,自由的,那么你和你自己的关系肯定也是很顺畅的,同时你还能延伸到和别人,尤其是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安全的,信任的,自由的。

假如,你在早年与妈妈的关系不是很安全,比如矛盾,那么你和你自己的关系肯定就是矛盾的,互相不承认的,你的内心有什么需求你是看不见的,或者说看见了你故意装看不见,而故意装看不见是因为你不想面对。

如果你与妈妈的关系早年是回避的,那么你与自己的关系更是如此。你会忽略你内心的那个自己,你可能会成为那种牺牲型的人,讨好型的人。

所以我们现在跟孩子的关系、夫妻的关系,最早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而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往上又是一个轮回,就是你跟父母的关系。而你跟父母的关系又源自你父母之间的关系,和你父母自己和自己之间的关系,他们这个又源自你的祖父母……就这样形成了无限的这样的轮回。

我特别为现在的年轻的父母欣慰,你们有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同时又有那么多的学习机会,你们完全有机会斩断前面的那个不好的轮回。

爸爸妈妈跟你的关系,尤其是妈妈对你的态度,对你的评价,我们会在3到6岁的时候全盘接受,然后内化为自己的一个内心的标准。我们会按爸爸妈妈的说法在自己的内心去捏一个小我,这个小我和现实中自己的关系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所以说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最本质,最早的雏形就是来自妈妈。

如果妈妈早期对孩子是无条件的接纳,无论孩子怎么做都表现对孩子的接受并给予正确的评价,那么孩子走到3到6岁这个自我评价形成的阶段之后,这个内心的小我就会健康成长,慢慢的内心的小我发出什么需求,外在的我就接受,这样他就会相互一致,相互协调。但是如果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的评价让我们捏成了一个小我,但是随着我们自己现实中的自己长大,现实中的自己跟这个小我不一样,很痛苦,我们就不知道哪一个到底是自己,你就很难过。

举个例子

有一个比较有名气的一个主持人长得挺漂亮,她说她永远永远都不认为自己是漂亮的,只要有人说她漂亮,她就觉得假的,觉得人家是图她的一些其他的好处。她为此就很焦虑,很纠结,只要有优秀的男人向她抛出爱慕的表达,她就会开始焦虑,她每天想的就是他到底在图我什么呢?因为内心的那个小我形成的认知就是我很丑,我长得太难看了,我集合了爸爸妈妈所有的缺点,而现实中的自己是女大十八变很漂亮,挺有味的一个女孩子。这两个我的不一致,导致自我的关系是扭曲的,非常的痛苦。

如何来看内心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的关系?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你就问自己,我有哪些需求,我觉得不能满足自己?

你可以拿出一张白纸,然后在这张白纸上写:

第一,我自己内心最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我对我自己感觉最矛盾的地方是什么?(就是你认为很矛盾的,我内心想这样,我外在又是那样,很矛盾的事情)比如你不敢怎么怎么样,但是现实中你又得怎么怎么样。

类似很典型的有没有?没有的话那么要么就是你现实的自我和内在的我比较协调一致;要么也不否认你还没有这个觉察。

你能不能找到自己最矛盾的地方,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去挖自己的内在的东西。

举个例子

有一个妈妈,她在朋友圈里是出了名的好人,大家有什么事都找她。但是每次别人请她帮忙的时候,她嘴上无法拒绝,内心却痛苦得要死。她就会想很多自己为了做这件事导致的各种不方便,她就会骂自己,你怎么这样,连个“不”都不敢说?你怎么就不敢拒绝别人呢?她一直就搞不明白。听课之后,她就这样问自己:

如果你说“不”,会怎么样?

——我如果说“不”,我就会怕对方生气。

那如果他生气,你会怎么样?

——如果他生气,我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我觉得挺对不住他的,因为我觉得是举手之劳。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做,就是假如你有一个很矛盾的地方,对于某一个结果,比如A选项,B选项,B是你永远不会做的,不敢做的,你就尝试问自己,如果我做了B会怎么样?

这位妈妈她会因为没有答应别人的事而内疚,这个内疚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原来她内心最大的需求就是希望身边所有的人都认可自己,认同自己。而这个认可和认同的需求又来自哪里呢?来自幼年,爸爸妈妈对她的极度不认同。

所以大家看,因为父母对她极度不认同,妈妈对她的高要求,她跟妈妈之间的关系永远都是讨好、顺从,这决定了她与自己的关系。她就看不到自己的需求,她认为自己的需求就应该是让别人对她点头,认为她做得好。

她带着这样一个需求,在经营婚姻关系,与孩子的关系时,会是一种什么角色呢?迟早有一天,她会被这种折磨导致躯体生病,而且这个病如果当年她没有觉醒,我相信肯定是一些无法治愈的病。

所以,我们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就是早年父母给我们画出来的一个形象,所以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太重要了。

再来看个例子

有个妈妈24岁,生了两个孩子,生一个孩子离一次,带着这个孩子又嫁,嫁完了又离了,又多了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她也是因为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处理不好,而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处理不好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内心的那个自己,还在跟爸爸妈妈纠缠。这也是个从小被嫌多余的一个孩子。

她说她小的时候父母说你是没办法不小心才有的,本来就没想要你,你小的时候长的也是最丑的。其实按我们现在多元的审美标准,其实她算是比较韩范的,收拾收拾也挺漂亮的。但是她依旧是处理不好与内在自我的关系,所以就是总是遇人不淑,为什么?因为她要一遍一遍地轮回当年妈妈抛弃她的那个模式。只有这种模式下,她才心安,她才觉得这才是自己。一旦过好了,她是绝不允许自己过好的,她觉得自己是多余的,难看的,丑陋的,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人,怎么配有好的生活。于是她就折腾自己,让人讨厌,然后导致离婚,或者就是挨打,被家暴……

我举这些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正视内心的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之后,一定要改吗?你自己看着办!

当你有能量看见自己的问题,这就叫觉察。一个人有觉察之后你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发现我有病我去治,另一个就是我知道我这有病,但我带病继续往前走,只是不再让人轻易地碰触到。

举个例子

如果你发现你跟妈妈之间有问题,你现在觉得你有力量,因为你有一个亲爱的老公,跟他的关系非常好,你有什么样的需求他都能帮到你,人生几个护航舰(参见第6课你不该一个人战斗)你都有,你觉得你有能量,愿意去面对和妈妈之间的问题,那么你可以去治疗你和妈妈之间的这个症结。但是如果你虽然你知道你跟爸爸,妈妈的关系导致你自己现在有问题,但你是一个很无助的人,老公帮不上忙,还没有工作,这五大护航舰里,好几个都是缺失的,那你可以先不不去解决这个问题。

有问题不治可以吗?可以。因为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之间,最最重要的就是觉察这个问题。只要你有了觉察,其实你遇到的问题一半你已经可以解决了。觉察非常的关键。

关于如何觉察自己,我们今天介绍了一种方法,下周二我们还会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欢迎关注。

本文节选自好妈妈微课《新妈妈,不焦虑》系列课程“你真的了解另一个‘我’吗?”

你自己有问题,你敢承认吗?

如果妈妈早期对孩子是无条件的接纳,无论孩子怎么做都表现对孩子的接受并给予正确的评价,那么孩子走到3到6岁这个自我评价形成的阶段之后,这个内心的小我就会健康成长,慢慢的内心的小我发出什么需求,外在的我就接受,这样他就会相互一致,相互协调。

你自己有问题,你敢承认吗?

勇敢承认自己的问题,这一点非常的难。

每一个人都带着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走进婚姻。所以,一个人当他走进婚姻的时候,如果他自己跟自己的关系非常顺畅,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不扭曲,不别扭,那么他带入婚姻的就是一份健康的,安全的,可以信任的关系。

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来源于我们出生之后与父母的关系,尤其是与妈妈的关系。所以可以这样说,每个人你与你自己的关系,其实核心和本质就是你和妈妈关系的翻版,甚至可以说是轮回。假如你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是安全的,信任的,自由的,那么你和你自己的关系肯定也是很顺畅的,同时你还能延伸到和别人,尤其是亲密的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安全的,信任的,自由的。

假如,你在早年与妈妈的关系不是很安全,比如矛盾,那么你和你自己的关系肯定就是矛盾的,互相不承认的,你的内心有什么需求你是看不见的,或者说看见了你故意装看不见,而故意装看不见是因为你不想面对。

如果你与妈妈的关系早年是回避的,那么你与自己的关系更是如此。你会忽略你内心的那个自己,你可能会成为那种牺牲型的人,讨好型的人。

所以我们现在跟孩子的关系、夫妻的关系,最早是自己和自己的关系。而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往上又是一个轮回,就是你跟父母的关系。而你跟父母的关系又源自你父母之间的关系,和你父母自己和自己之间的关系,他们这个又源自你的祖父母……就这样形成了无限的这样的轮回。

我特别为现在的年轻的父母欣慰,你们有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同时又有那么多的学习机会,你们完全有机会斩断前面的那个不好的轮回。

爸爸妈妈跟你的关系,尤其是妈妈对你的态度,对你的评价,我们会在3到6岁的时候全盘接受,然后内化为自己的一个内心的标准。我们会按爸爸妈妈的说法在自己的内心去捏一个小我,这个小我和现实中自己的关系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所以说自己与自己的关系,最本质,最早的雏形就是来自妈妈。

如果妈妈早期对孩子是无条件的接纳,无论孩子怎么做都表现对孩子的接受并给予正确的评价,那么孩子走到3到6岁这个自我评价形成的阶段之后,这个内心的小我就会健康成长,慢慢的内心的小我发出什么需求,外在的我就接受,这样他就会相互一致,相互协调。但是如果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的评价让我们捏成了一个小我,但是随着我们自己现实中的自己长大,现实中的自己跟这个小我不一样,很痛苦,我们就不知道哪一个到底是自己,你就很难过。

举个例子

有一个比较有名气的一个主持人长得挺漂亮,她说她永远永远都不认为自己是漂亮的,只要有人说她漂亮,她就觉得假的,觉得人家是图她的一些其他的好处。她为此就很焦虑,很纠结,只要有优秀的男人向她抛出爱慕的表达,她就会开始焦虑,她每天想的就是他到底在图我什么呢?因为内心的那个小我形成的认知就是我很丑,我长得太难看了,我集合了爸爸妈妈所有的缺点,而现实中的自己是女大十八变很漂亮,挺有味的一个女孩子。这两个我的不一致,导致自我的关系是扭曲的,非常的痛苦。

如何来看内心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的关系?有一个简单的办法:你就问自己,我有哪些需求,我觉得不能满足自己?

你可以拿出一张白纸,然后在这张白纸上写:

第一,我自己内心最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我对我自己感觉最矛盾的地方是什么?(就是你认为很矛盾的,我内心想这样,我外在又是那样,很矛盾的事情)比如你不敢怎么怎么样,但是现实中你又得怎么怎么样。

类似很典型的有没有?没有的话那么要么就是你现实的自我和内在的我比较协调一致;要么也不否认你还没有这个觉察。

你能不能找到自己最矛盾的地方,我们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去挖自己的内在的东西。

举个例子

有一个妈妈,她在朋友圈里是出了名的好人,大家有什么事都找她。但是每次别人请她帮忙的时候,她嘴上无法拒绝,内心却痛苦得要死。她就会想很多自己为了做这件事导致的各种不方便,她就会骂自己,你怎么这样,连个“不”都不敢说?你怎么就不敢拒绝别人呢?她一直就搞不明白。听课之后,她就这样问自己:

如果你说“不”,会怎么样?

——我如果说“不”,我就会怕对方生气。

那如果他生气,你会怎么样?

——如果他生气,我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我觉得挺对不住他的,因为我觉得是举手之劳。

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做,就是假如你有一个很矛盾的地方,对于某一个结果,比如A选项,B选项,B是你永远不会做的,不敢做的,你就尝试问自己,如果我做了B会怎么样?

这位妈妈她会因为没有答应别人的事而内疚,这个内疚的背后又是什么呢?原来她内心最大的需求就是希望身边所有的人都认可自己,认同自己。而这个认可和认同的需求又来自哪里呢?来自幼年,爸爸妈妈对她的极度不认同。

所以大家看,因为父母对她极度不认同,妈妈对她的高要求,她跟妈妈之间的关系永远都是讨好、顺从,这决定了她与自己的关系。她就看不到自己的需求,她认为自己的需求就应该是让别人对她点头,认为她做得好。

她带着这样一个需求,在经营婚姻关系,与孩子的关系时,会是一种什么角色呢?迟早有一天,她会被这种折磨导致躯体生病,而且这个病如果当年她没有觉醒,我相信肯定是一些无法治愈的病。

所以,我们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就是早年父母给我们画出来的一个形象,所以父母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太重要了。

再来看个例子

有个妈妈24岁,生了两个孩子,生一个孩子离一次,带着这个孩子又嫁,嫁完了又离了,又多了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她也是因为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处理不好,而自己跟自己的关系处理不好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内心的那个自己,还在跟爸爸妈妈纠缠。这也是个从小被嫌多余的一个孩子。

她说她小的时候父母说你是没办法不小心才有的,本来就没想要你,你小的时候长的也是最丑的。其实按我们现在多元的审美标准,其实她算是比较韩范的,收拾收拾也挺漂亮的。但是她依旧是处理不好与内在自我的关系,所以就是总是遇人不淑,为什么?因为她要一遍一遍地轮回当年妈妈抛弃她的那个模式。只有这种模式下,她才心安,她才觉得这才是自己。一旦过好了,她是绝不允许自己过好的,她觉得自己是多余的,难看的,丑陋的,没有什么文化水平的人,怎么配有好的生活。于是她就折腾自己,让人讨厌,然后导致离婚,或者就是挨打,被家暴……

我举这些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一定要正视内心的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问题之后,一定要改吗?你自己看着办!

当你有能量看见自己的问题,这就叫觉察。一个人有觉察之后你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发现我有病我去治,另一个就是我知道我这有病,但我带病继续往前走,只是不再让人轻易地碰触到。

举个例子

如果你发现你跟妈妈之间有问题,你现在觉得你有力量,因为你有一个亲爱的老公,跟他的关系非常好,你有什么样的需求他都能帮到你,人生几个护航舰(参见第6课你不该一个人战斗)你都有,你觉得你有能量,愿意去面对和妈妈之间的问题,那么你可以去治疗你和妈妈之间的这个症结。但是如果你虽然你知道你跟爸爸,妈妈的关系导致你自己现在有问题,但你是一个很无助的人,老公帮不上忙,还没有工作,这五大护航舰里,好几个都是缺失的,那你可以先不不去解决这个问题。

有问题不治可以吗?可以。因为自己和自己的关系之间,最最重要的就是觉察这个问题。只要你有了觉察,其实你遇到的问题一半你已经可以解决了。觉察非常的关键。

关于如何觉察自己,我们今天介绍了一种方法,下周二我们还会再给大家介绍另一种方法,欢迎关注。

本文节选自好妈妈微课《新妈妈,不焦虑》系列课程“你真的了解另一个‘我’吗?”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