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以心内科和急诊科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利用微信平台、扁鹊飞救信息平台,整合院内外优势资源,将远程会诊和挂号、先救治后缴费、急救绿色通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抢救危重孕产妇、胸痛以及严重创伤患者等危急重症患者的高效模式。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敏
□ 本报记者 韦文军
□ 冼敏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化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重点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近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李敏,谈谈该院在医改中的创新举措。

新年伊始,北京立即传来喜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荣获"2016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奖。此奖来自2017年1月17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等单位主办的2016"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典型经验宣传推广会。李敏代表说,这是国家对该院近年来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创新举措的肯定和认可。

李敏代表认为,尤其是2015年以来,该院以贯彻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抓手,以服务百姓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为突破口,以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为核心,以融合互联网+理念的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以全面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和医者行医感受为目标,全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工作。因此,该院能当仁不让地成为引领广西区域范围内医院改革建设发展的新标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是如何打造医疗质量与安全这个核心的呢?据李敏代表介绍,该院通过不断强化医疗环节质量和技术准入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和考核体系,实施全程医疗质量控制,不断规范各项临床诊疗行为。尤其是通过规范急救生命"绿色通道"、推进临床路径、实施处方和医嘱抽样点评、医嘱自动审核等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并且医院还通过自主研发的临床路径电子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各类质控指标。
比如:急救生命"绿色通道"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实行急诊分区救治,加强急诊检诊、分诊,及时抢救危重患者。成立以心内科和急诊科为基础的胸痛中心,利用微信平台、扁鹊飞救信息平台,整合院内外优势资源,将远程会诊和挂号、先救治后缴费、急救绿色通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抢救危重孕产妇、胸痛以及严重创伤患者等危急重症患者的高效模式。

(2015年6月,集微信及支付宝的预约挂号、自助缴费、查询等功能于一身的移动智慧医院平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上线)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从预约挂号、就诊、缴费到药方取药,记者亲身感受到 "一站式"服务带来的便捷,整个就医环境整洁、安全、舒适。李敏代表补充说,就诊结束后,若是需要住院治疗的,可凭借门诊医生开具的电子住院证到入院患者接待中心办理住院相关手续,该中心提供信息登记、床位预约、住院押金缴纳等"一站式"服务,让患者避免来回奔波于不同医疗楼房之间。
"我们还用医联体及'互联网+'来推进分级诊疗。"李敏代表告诉记者,为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该院牵头19家县市级医院组建广西首个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多位临床专家受聘为基层医院的技术主任。并在此基础上,率先成立"广西互联网医院",实现基层医生与专家之间、专家与患者之间,通过互联网完成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建议及药品处方开具和在线医嘱等功能,为全区探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和多点执业等医改新政提供新模式。

(2015年9月,该院牵头15家医院成立广西首个跨区域医疗联合体;2016年11月,该院肾内科又牵头47家县市级医院肾内科成立广西首个专科医联体。)
与此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还建成了广西首个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会诊、远程胎心监护等多个区域协同信息平台。肾内科牵头47家县市级医院肾内科成立广西首个专科医联体。与多地医保部门及柳州市新农合等开通了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便民服务。尤其是近期刚与腾讯签署的"互联网+智慧医院"战略合作协议也包含了合作建设"互联网+医联体协同体系"的项目。

(2016年5月,医院在广西率先启用4G移动护理移动查房及移动远程胎心监护系统,截至2016年11月已接收院外远程胎监8702例。)
李敏代表表示,该院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与服务管理,凝聚力、战斗力得到增强,医院的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全院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跃上新台阶。医院多次得到国家卫生计生委,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卫生计生委等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服务水平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近三年内还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2015改善服务创新医院"等荣誉。
(责任编辑 黄健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