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印象:永存在婺州人心中的台湾战士_北京时间

金华印象:永存在婺州人心中的台湾战士

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金华是东南沿海前哨,又处在浙赣铁路枢纽位置,在金华落脚,有利于支援抗日局势,于是乎2月22日在酒坊巷18号宅院里数百名台湾同胞成立了台湾义勇队。

金华印象:永存在婺州人心中的台湾战士

一、追溯八十年前的血色浪漫

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刊登自民国三十三年8月9日的《大公报》报纸,文字早已模糊,但头版头条的2行大标题依然清晰在眼:"苏联对日宣战,红军攻入伪满。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题惜字如金,但这寥寥数十字背后却蕴含了无数中华儿女的鲜血。

在浙江省金华市老城区有一条因酿酒而闻名的小巷子--酒坊巷,而上世纪峥嵘岁月时的一段往事也是由这里开始的……

二、李友邦将军其人

初识酒坊巷,是在巷子深处那间200度㎡的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在纪念馆的庭院里,竖立着一座惟妙惟肖的将军戎装雕像,在他脸上显露着坚毅、忧虑等复杂的情绪,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据展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位将军名叫李友邦,出生于台湾的大户人家,后积极参加反日活动,被日本殖民当局通缉,进而逃亡大陆,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奔走于浙江、福建两省,于艰难的时局中创建了"台湾义勇队",并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少将队长。

时光倒流,仿佛又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的那个悲壮的夏天,在蒋中正:"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的口号声中,全民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活动。

就在此时,李友邦将军在中共浙江省委和国民党浙、闽两省政府的支持下,动员散居在闽北崇安县的台湾同胞,来浙参加抗日斗争。

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金华是东南沿海前哨,又处在浙赣铁路枢纽位置,在金华落脚,有利于支援抗日局势,于是乎2月22日在酒坊巷18号宅院里数百名台湾同胞成立了台湾义勇队。

三、在这里,时光可以重来

走进台湾义勇队纪念馆,除却李友邦将军铜像,还有3间房屋,1间办公室、2间展厅,当年义勇队用过的物品、照片及连战、汪道涵、马英九等人的题词都陈列在展厅里。

展馆的负责人是一位不愿告诉笔者姓名的阿姨,在她得知我的来意以后,便很是热情的为我讲解:"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是2006年4月在原址的基础上修建的,纪念馆馆名是前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应李友邦将军的遗孀李严秀峰女士邀请提写的,这是他在大陆唯一的题词,而当年义勇队的队员、少年团团员也都捐赠了大量的历史遗物。"

讲解结束以后,在该馆办公室与这位不知姓名的阿姨交谈,她不经意之间还哼唱了几句《台湾义勇队队歌》:"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要把日寇驱出祖国,要把他们在台湾的镣锁打碎……"在她感怀深情的歌声中,仿佛像是奔赴了一场与激情岁月的约会。歌声似乎唤起了她的一腔豪情,也唤起了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深深眷念……

钉到灵感墙上

创建新灵感墙

该灵感墙已存在

金华印象:永存在婺州人心中的台湾战士

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金华是东南沿海前哨,又处在浙赣铁路枢纽位置,在金华落脚,有利于支援抗日局势,于是乎2月22日在酒坊巷18号宅院里数百名台湾同胞成立了台湾义勇队。

金华印象:永存在婺州人心中的台湾战士

一、追溯八十年前的血色浪漫

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刊登自民国三十三年8月9日的《大公报》报纸,文字早已模糊,但头版头条的2行大标题依然清晰在眼:"苏联对日宣战,红军攻入伪满。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题惜字如金,但这寥寥数十字背后却蕴含了无数中华儿女的鲜血。

在浙江省金华市老城区有一条因酿酒而闻名的小巷子--酒坊巷,而上世纪峥嵘岁月时的一段往事也是由这里开始的……

二、李友邦将军其人

初识酒坊巷,是在巷子深处那间200度㎡的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在纪念馆的庭院里,竖立着一座惟妙惟肖的将军戎装雕像,在他脸上显露着坚毅、忧虑等复杂的情绪,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据展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位将军名叫李友邦,出生于台湾的大户人家,后积极参加反日活动,被日本殖民当局通缉,进而逃亡大陆,后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奔走于浙江、福建两省,于艰难的时局中创建了"台湾义勇队",并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少将队长。

时光倒流,仿佛又回到了七十多年前的那个悲壮的夏天,在蒋中正:"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的口号声中,全民族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活动。

就在此时,李友邦将军在中共浙江省委和国民党浙、闽两省政府的支持下,动员散居在闽北崇安县的台湾同胞,来浙参加抗日斗争。

当时是这样考虑的:金华是东南沿海前哨,又处在浙赣铁路枢纽位置,在金华落脚,有利于支援抗日局势,于是乎2月22日在酒坊巷18号宅院里数百名台湾同胞成立了台湾义勇队。

三、在这里,时光可以重来

走进台湾义勇队纪念馆,除却李友邦将军铜像,还有3间房屋,1间办公室、2间展厅,当年义勇队用过的物品、照片及连战、汪道涵、马英九等人的题词都陈列在展厅里。

展馆的负责人是一位不愿告诉笔者姓名的阿姨,在她得知我的来意以后,便很是热情的为我讲解:"台湾义勇队纪念馆是2006年4月在原址的基础上修建的,纪念馆馆名是前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应李友邦将军的遗孀李严秀峰女士邀请提写的,这是他在大陆唯一的题词,而当年义勇队的队员、少年团团员也都捐赠了大量的历史遗物。"

讲解结束以后,在该馆办公室与这位不知姓名的阿姨交谈,她不经意之间还哼唱了几句《台湾义勇队队歌》:"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要把日寇驱出祖国,要把他们在台湾的镣锁打碎……"在她感怀深情的歌声中,仿佛像是奔赴了一场与激情岁月的约会。歌声似乎唤起了她的一腔豪情,也唤起了对逝去的青春岁月的深深眷念……

钉到灵感墙上

创建新灵感墙

该灵感墙已存在

北京时间客户端